正文

10.京城洋人惊恐,急调洋兵护使馆(2)

帝制的终结(上):甲午之殇 作者:胡为雄


窦纳乐次日上午前去总理衙门,庆亲王奕匡闻讯连忙出来接见。奕匡得知窦纳乐的来意后,即向他明确表示:“义和团反对友邦,亦反对朝廷,是我大清的蟊贼。朝廷正在尽其所能保护使馆、教堂。本大臣身为京都护军总领,愿亲担对所有外国人之保护责任。”窦纳乐听了庆亲王的表态,情绪顿时安定下来。格尔思见庆亲王时,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复。于是,他们当天把这一答复回告了其他公使。

然而不到两天,义和团焚毁丰台车站的消息和京津路轨均被拆除的传言同时传到了东交民巷。公使们深感形势已极大恶化,便立即举行会议,一致同意调来卫队保护各国使馆。紧接着,葛洛干代表列强向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声称奥、英、法、德、意、日、俄、美等国公使已决定调集特遣部队立即前来北京,请总理衙门提供运输便利。与此同时,各国公使又致电请本国政府立即派兵进京。5月29日,驶抵大沽口外的各国舰队接到本国政府派兵北京的电令后,迅速派出了自己的陆战队,由海河乘船直抵天津。

奕匡得报各国军队已至天津,又气又恼:“洋人欺我太过!戊戌年洋人就藉口驻南苑董福祥之甘军相与火并,曾派海军卫队来京护馆。今又乘义和拳之起,向我京都大举进兵,这断断不行!”他急忙答复各公使,再次申述尽心保护各国使馆,拒绝各国军队前来北京;并传令直隶总督裕禄:不准外国军队乘火车进京。

总理衙门拒绝外国军队进京的消息一经传出,公使团立即推举英、俄、法、美四国公使前往威胁,说如果拒绝各国调兵,各国就共同使用武力调来特遣部队。至时大兵北上,不但东三省北五省将非所有,南方亦非中国之地。奕匡本是平庸之辈,他见四国公使气势汹汹,一时面色惨白,对他们只有唯唯诺诺。四国公使见了,更是趾高气扬,勒令他必须当晚把答应他们调兵进京的命令传达直隶总督裕禄。

然而,奕匡事后并未向裕禄传达同意调兵的命令。这时,驻天津各国领事等之不及,便推派法国驻天津领事杜士兰前往直隶总督府威胁裕禄:“今特禀告总督,调兵进京事,各公使主意已定,万无改移,各兵今日均已到津,无论总署准否,定准明日赴都。”裕禄见杜士兰口气凌厉,连忙向奕匡告急。奕匡见事机紧急,就将列强要求用火车运兵进京事禀报慈禧太后。吃过洋兵苦头的慈禧太后得报,在问询荣禄等大臣的意见后,急命奕匡写信给四国公使撤回前次答复,准许各国军队进京,但人数宜在三十名以下,事毕即行撤退。同时,她又让奕匡电谕裕禄:护馆洋兵准由火车运送,清兵从北京车站附近撤走,以防与外国军队冲突。

裕禄得电谕后,很不情愿地布置专列,让三百六十名英、俄、美、日、法、意等国的护馆军队在当天下午登车去北京。

三百余名洋兵进京还只是前卫部队,各国政府仍在继续增兵中国。几天后,到达渤海湾和大沽口的各国军舰已达二十四艘。慈禧太后这才慌了神,她急召荣禄、奕匡议商:“三十年前,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将京津繁华街市商铺洗劫一空,皇家宫殿圆明园顿成瓦砾。败乱中,先帝咸丰只得巡幸热河。今洋兵大增,我担心故事重演,故召二位重臣相商。”荣禄、奕匡奏请电谕两广总督李鸿章与俄国公使格尔思暗通讯息,请求俄国在列强调兵进京事上援助中国。慈禧太后即准奏,令荣禄致电李鸿章。

当李鸿章奉命请求格尔思相助时,格尔思感到正中下怀,于是他满口答应。后当庆亲王奕匡奉命前去访晤时,格尔思更是面带友好的微笑,说:“因念中俄数百年友谊,不忍看各国派兵来京,扰乱中国,愿设法阻止各国。如各国不从,俄国必调得力之兵入京,以相抵制。停泊在大沽口的军舰中,我国的军舰就有九艘,庆王尽可放心。”奕匡不知格尔思心怀异端,以为与俄国有密约在先,俄国在危急时真的愿意帮助中国,于是欣然同意俄国大量调兵至中国东北和津京,以为可以作依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