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义和团协攻使馆,荣禄却令武卫军将炮口对准他们
在宣战上谕颁发的同一天,慈禧太后又颁发了招抚义和团的上谕:“义和团此前以血肉之躯与枪炮相搏,已杀敌不少。不用国家一兵,不糜国家一饷,甚至髫龄童子,亦复执干戈以卫社稷。此等义民,所在皆有。如能招集成团,借御外侮,必能得力。”招抚上谕发布后,慈禧太后即令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辅国公载澜会同刚毅统率京师和天津一带的团民,并令各省督、抚、将军,备好枪子弹药,赶紧修理旧存枪炮刀矛,以备团民领用。同时,慈禧太后还传旨直隶总督裕禄,将各州县捕押团民一律释放,并发放粳米偿银支持义和团。
招抚义和团的上谕一发布,义和团被奖为义民后,拳民们群情振奋。各坛口的义和团当即争相向清廷登记挂号,接受招抚,并改换旗帜,打出了奉旨义和团的旗号。由于清廷的招抚,京津、华北及东北各地的团民数猛增,奉旨义和团的旗子顿时遍地竖起,扶清灭洋的口号响彻了北部中国。刚毅得到招抚义和团的谕旨以后,即命董福祥大肆招募义和团的精壮成军。他与载漪、载勋、启秀等人都自认为是义和团的领袖,故义和团这时不仅成群结队出入衙门,也出入于他们的府第。
直隶总督裕禄,原本就招揽了不少义和团首领,并待若上宾;得到朝廷的招抚谕旨后,他的总署即成了义和团的坛口。裕禄令准团民只须持“义和团”三字名帖,即可入其衙署。
京城义和团招抚后,武器和给养全由清廷供给。团民们在刚毅和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溥静的统率下,与清军共同防守城门,日巡街道,夜查户口,关系融洽。京师的九重内城门、七重外城门,皇城各门,王公大臣各府,六部九卿大小衙门,均有团民驻守。
不久,载勋感于义和团人多势众,难于指使,有些恐惧,便与刚毅相商,决定制定团规以供团民遵守。刚毅即表同意,并与之连夜制定出团规。团规规定:义和团民必须听从团练大臣命令,不听从命令,轻者驱逐出团,重者请佛法惩治;团民作战必须听从武卫军调遣,受其指挥,不听从指挥者,按军法严办;团民俘虏洋人后不得自行处理,必须交给武卫军;团民如不受团规约束,将带团往拿,照匪徒办理,如敢抗拒,应格杀勿论。团规颁发后,城内各坛首领都表示遵守,说在与洋人作战时一定听从调遣。载勋向载漪报告此事后,载漪十分高兴。为了办事方便,载漪令他从团民中挑选了一批精壮充当衙门的卫队、官府的护兵。
驻京各国公使接到总理衙门限二十四小时内一律离去的照会后,深为疑异。他们以自己国家的政府并未同清廷宣战为由,联名缮就公函送呈总理衙门,请见王大臣,但此时各大臣都避而不见。公使们无奈,只好复请限于四十八点钟内启程离京。而性情急躁的德国公使克林德,此时还想去见王大臣辨明是非,以让清廷收回成命,于是带着翻译官乘轿出馆。克林德行至东单牌楼时,见街上团民如蜂,内心紧张,不意触动手枪枪机而走火。附近比利时使馆的卫兵听见枪声,误以为是清军来攻,即蜂拥而出,开枪射击。正好这时有一队清军在此,以为比利时卫兵是向自己开枪,于是一齐还击。枪弹横飞之际,克林德在轿内中弹身亡。各国公使得此凶讯后,不明底细,即怀疑清廷令二十四点钟离京的照会是有意将他们诱出再派兵加害,便决计留守使馆内而不出京城,以免落得个克林德的下场。于是,公使们加紧了自己使馆的防卫,并再三向本国政府告急。
各国公使不愿撤离使馆并加强保卫,加重了载漪、溥静、刚毅等大臣的怀疑。他们便禀报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得报后,即令荣禄派遣军队会同义和团攻打在京的外国使馆,并严密守城;又命马玉崑率武卫左军星夜赶往天津,联络当地义和团抵抗各国联军;还令京津线上的董福祥部抽出兵力往天津助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