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共选录四章。儒家论交友之道,首重"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因此,先以曾子之言总提纲领。继而论列三益之友、三损之友,以见慎择益友,才足以辅仁成德。列次《颜渊》篇"忠告善道"之义,与"四海之内皆兄弟"之义,阐论友道宽弘之旨。
(一)
曾子曰:"君子以文①会友,以友辅仁。"(《颜渊》第一二·二四)
章旨
曾子示人结交朋友,在于论学辅仁。
注释
①文指文献典籍。
析论
儒家认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在仁德的完美实践,因此结交朋友就是要互相规过劝善,砥砺切磋,以实践仁德。而朋友之间,日常相聚,不但不可言不及义,还必须研习讲论文献典籍之学,以期对于仁德之境、为仁之方等课题作深入广泛的讨论,然后互勉互助,求仁行仁,实现完美的人生。
(二)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①,友谅②,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③,友善柔④,友便佞⑤,损矣。"(《季氏》第一六·四)
章旨
孔子教人择友当谨慎,以免交到损友。
注释
①友直结交正直的朋友。友,动词,结交。
②谅诚信。
③便辟音pián pì,习于逢迎周旋。
④善柔工于媚悦而不诚实。
⑤便佞音pián nìng,习于口语而无见闻之实。
析论
结交正直的朋友,可相与忠告责善,笃守正道;结交诚信的朋友,则肝胆相照,可托重任;结交博学多闻的朋友,可以辅仁游艺,研习学问。和上述三种人交朋友,接受其熏习陶冶,如入芝兰之室,久之,不觉潜移默化,也成为君子贤士。
使人受损的朋友也有三种。有些人善于与人逢迎周旋,无论走到哪里,都摆出一副足恭卑顺的姿态;另有些人,待人接物之际,总是表现出谄媚阿谀的脸色;至于伶牙俐齿、巧言浮辞、不学无术、言行不一的人,更是不少。假使和这些便辟(足恭、体柔)、善柔(令色、面柔)、便佞(巧言、口柔)的人做朋友,时间久了,种种浮薄不实的习气也会濡染自己的身心,甚至积非成是,而有败德丧身之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