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沟通心理学(2)

赢在沟通:突破自我,成就一生 作者:汤皓中


其次,构建电话沟通、书信联系、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家校联系网络。以此记录学校与家长相互联系、沟通的情况,及时“双向反馈”学生的有关信息,并一起分析、研究针对学生表现所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另外,定期或不定期地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请家长随堂听课、观摩学校开展的教学和其他有关活动,使家长们直接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了解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效果。

专家建议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与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商学校建设问题。定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来校,与校方共同研究商讨、探讨学校建设的有关问题,如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等,从而增进家长们对学校建设、发展情况的了解,并积极协助和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并针对家庭教育的某些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让教子有方的家长现身说法、交流家教经验,有力地增强家教工作的实际效果。

面对“90后”学生,到底怎么办?成了摆在不少“80后”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你可以和他有不同的兴趣,但你要主动接纳他们的兴趣。”美术老师李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和“90后”学生沟通的桥梁。

在她的雕塑课上,她要求学生穿旧衣服、挖红土、和泥巴,而不是使用干净便捷的橡皮泥,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其实‘90后’也有纯真稚朴的一面。”李娟总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

语文老师高扬有着相同的感触。深入其中,高扬觉得“90后”孩子其实很有想法,很有观点。“孩子们挺可爱的”、“换一种评价体系,可能看到的是希望。”高扬说。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换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让张钰老师感到“海阔天空”。早读时间学生常常悄悄说话,屡禁不止,她便轻声地询问:“写封情书也要读出来吗?”学生们轻松一笑,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出人意料地解决了。

“放下传统的棍棒教育,和学生做朋友”,已是不少“80后”老师的共识。

“平时调皮捣蛋,可关键时候还蛮懂事的。”做班主任的刘莉老师一次生病住院,班上年龄最小的刘飞只有1 1岁,却天天打电话问长问短,甚至在电话里隐瞒了班上几位学生没交作业的事,只是“害怕老师生气影响身体康复”。就这样,他和“整整大他一轮”的班主任私底下成了朋友。

班主任魏惠斌常常采取和朋友一样的商量口吻对待“90后”。

“你这个头发不理,明天领导检查我脸上不好瞧啊。”

下午这名男生的长头发终于理了。

“人对工作的责任心、能力、水平、道德素养,与代际划分没关系。”从教30多年的兰州十四中校长张德文说,在他的学校,“80后”

老师绝大多数还是教学骨干,“能做事,也确实做了事。”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甘肃省兰州市第二中学校长赵燕,他这样评价“80后”老师:“尽管‘80后’也是独生子女一代,也曾经是家里的掌上宝,但从教后他们也在不断地协调各种关系,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赵燕说。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中学校长徐刚在实践中思考:“课堂教学上,要求老师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孩子。人和人是有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不是就知识论知识,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与老师情感的投入成正比。”

徐刚的想法是,学生关注的,老师却一点不关注,怎么去引导?

老师应该了解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不能一味制止,不然会适得其反。

当着王恺的面喊他“老王”的学生,显然并不害怕自己的王老师。

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学生也经常会和王恺“喧一会”(当地方言:

聊天),学习生活有什么问题了,王老师的手机总会响起,俨然成了学生们的“青春热线”。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话不投机半句多。建立亲和力可与沟通的另一方在情绪、共识、生理状态、语调速度、语言文字、价值观与信念方面同步,可以解读线索来建立。

基本框架情绪同步 被理解,被尊重,被接受的感觉。

七加一法则。如果让一个人一连七次地去赞同你,到第八共识同步次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被你引导。

生理状态同步 语言和文字;语气与音调;肢体语言(镜面映现)。

使用对方的表象系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语调速度同步来沟通,最重要是视觉、听觉、触觉。

如果你能听出对方的惯用语,并时常也使用他的这些口语,语言文字同步对方会感觉你很亲切,并会对你有好感。

如何做到价值观与他人同步,不管对方与你有任何不同意价值观与信念同步 见,要注意不要说可是、但是,只应说同时,我理解,不要用转折词否定别人。

不同表象系统的人认知区别偏好以眼睛来理解周围的世 喜欢用耳朵来知觉 依靠他的经验或感界及信息,靠视觉形象或图案的事物,依赖用明确的文受来接受或传达信息。

方式来记忆。处理信息及思考的 字与信息。

方式主要是通过图像的转换。

说话速度非常快,音调高。 说话不快不慢,音 说话慢吞吞的,声调平和。 音低沉,停顿时间长,喜欢使用肢体语言。

对不同表象系统的人,要使用不同的速度、音调来说话,你若能做到这一点,对你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的建立一定有帮助。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有模式的,人的思想和语言表达是有差异的。

你的思想好像是实际的北京,你的说话就好像是一张北京地图,你的言行举止只是表达了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但是你没有办法百分之百表达。许多人没有办法表达他的思想让你知道,并不是他不愿意表达或是在欺骗你,而是他不知道自己词不达意,所以产生很多误解。如果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因沟通所产生的误会,就能够做比较良好的沟通。

要学习沟通需要先学习听话,要学习如何听懂别人的话,需先学听话再学问话,先学会如何听话、发问,再学如何说话。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沟通模式到底有哪几种。

“所有的”、“每一个”、“每一次”、“全部”、“总是”、“都是”。

“泛称”这个词汇扩大一个人的正面或负面感觉,例如:“现在年轻人都不负责任。”“现在的小孩都不了解父母的苦心。”“天下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当他人对你说出泛称的时候你要怎么解决?当对方在谈话时有泛称出现,你应该要理解他的泛称,比如“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一个像样的。”

“不该”、“不能”、“做不到”、“不敢”、“不会”、“不想做“。

“我恐怕没有办法做到这件事情”,“我恐怕做不到。”这是一种限制性信念。这时候你应该问:“张先生你如果没做的话会有什么结果?”第二个是“什么限制你做到”。不要问他为什么做不到,应该问他是什么限制他做到,第三个问他:“要如何去解除这种限制”,自然可以引导他的思想。

例如:很多人说话都没有办法把他的思想表达非常完整清楚。例如:“窗户打破了。”这句话非常不完整,第一,谁把窗户打破了?用什么东西打破的?什么时候打破的?打破成什么样子?没有描述。很多人说话的时候喜欢一语带过,可是这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误差。有些人喜欢说“心情不好”。那么请问:什么事情让你心情不好?

你希望怎么样?你希望继续心情不好,还是希望心情好?所以人与人沟通时,越具体越好,免得他有某种程度上的误解。

举例:“我们公司对员工不公平。”这句话有问题,第一,这个公司指的是谁?公司可能是泛称,公司有200个员工,是不是对每一个人都不公平?所以公司指的是谁?可能指的是他的顶头上司,或者指

的是部门经理,或者是副总经理。第二,员工是指谁?员工是指全公司3000多个员工还是指某个特定的人?所以这种沟通会造成模糊区,浪费时间。

什么是比较级?有些人买东西会说你这个东西太贵,当一个人说太贵的时候你应该反问他:“跟什么相比?”例如:“奔驰车跟夏利车相比当然奔驰车贵了,你如果了解的话会发现根本不贵。”第二,你应该问他:“贵多少?”当你明确的时候,就知道如何解决了。

什么是目标架构?即是要随时检查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假如说二人争吵,你应问他:“你现在来的目的是为了吵架还是解决问题。”你说心情不好,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想要继续生气,我就让你继续生气,你想要快乐,我们来研究如何快乐。目标很清楚,你的沟通非常简短、有力、精确,不会浪费时间。有时常会产生这些情况,双方沟通过程中会忘掉原来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两个人骑车不小心碰了一下,停车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结果双方一言不和,开始大吵大闹,吵到最后,根本忘了当初的目的是什么,而变成了只是为了吵架而吵架,在这个时候,你如果问:“先生,你现在的目的是要吵架还是要解决问题?”你如果问得好你很快就可以转换情形。

你在与其他人沟通或是销售时,双方有抗拒等于他向你要求更多信息,抗拒的定义等于信息不足,是你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让对方去接受。解除抗拒,首先转换你对于抗拒的定义。以下列出解除沟通中抗拒的数种有效方式。

当他人有抗拒的时候不要去打断他,有些人有打断他人的习惯,对方一提出抗拒或者有意见,就不让对方讲下去,马上打断,加上不能进入思路,肯定解除不了抗拒。正确的做法是先倾听,有人会说,如果客户提了三个小时的意见,是不是要听他讲三小时呢?当然,同时你可以用问题去引导他,转移对方注意力。

根据状态的不同有时需要承认,有时需要同意,有时需要道歉,而此时可使用合一架构来进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