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国锭:炼狱中修炼财富

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翁 作者:常桦


很多人都艳羡凤凰涅曐时的美丽,却不曾想到这美丽是在烈火中的重生。遭遇了磨难的人更懂得幸福,只有遭受过炼狱般痛苦的人才更懂得欣赏取得成就的喜悦。如今坐拥亿万资产,朱国锭备享尊崇。但是回首往昔,贫困生活恍然如梦,他依然感到酸涩,一半是憎恶,一半是感恩。当年炼狱般的生活让他铭心刻骨,无法忘怀,仿佛宗教的修道者在羽化飞升之前的万千遭际、十世劫难,好在,他终于修成了正果。

一、绝不向命运屈服朱国锭的高考一次又一次失利,他感到自己快要支撑不下去了。就读高考复读班犹如进入了炼狱,而这已经是他第六次踏入高考复习班,也就是说他第六次踏进炼狱。接受从肉体到精神的双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清楚这是磨难还是摧残。

坐在高考复习班的人都像是一群朝圣者,有着老僧入定般的耐力,有着先知遭受拷打的毅力。第六次踏入补习班,朱国锭感到自己的身心、灵魂、人格都被放在了无数个无形的脚下践踏,然后再放到烈火上烘烤,最后放到油锅里煎熬。嘲笑他的人用最恶毒的口吻说:如果朱国锭能考上大学,月亮下面就可以晒谷子了。

第六次,朱国锭终于考入了浙江大学。大学校园的朱国锭从来不敢吃除大米之外的零食,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贫穷而沉重的家庭。1963年,他出生于四明山脚下,农家寒苦,兄弟姐妹6个。饥饿几乎伴随着他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有一年春天,全家已经几天都没有吃饭了,父亲咬咬牙把奶奶的寿棺贱卖了。还有一次的经历更让他无法忘怀,那是他吃过的最少的一餐,居然只有三粒黄豆!

靠哥哥砍柴换来的钱读书的朱国锭看着别人安逸快乐的生活,不敢有丝毫的奢望,他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是别人无法体会的,也是别人难以想象的。当年因为高考频频失利的他曾绝望地求助于算命先生,结果被告知,他的门牙一长一短,命相曲折,不吉利。为此,他躲在家里一点一点把过长的门牙用砂轮磨平,谁知由于太狠,居然把过长的牙又磨短了,看起来仍然参差不齐。他追悔莫及,扔下砂轮向一位乡村医生求助。医生端详他半天,禁不住他的央求,用榔头一点一点把一根一寸多长的铁钉,敲进了他的牙床,这样终于把两颗门牙粗粗补齐。

数年的复读经历使朱国锭一到7月就会做噩梦,但这也使他对失败有了一种超强的承受能力,对成功有了一种超然的把持能力;而修补门牙的残忍经历,不仅最大限度地锤炼了他对痛苦的忍耐力,更加显示了他绝不向命运屈服的人格力量。

这种有些自残倾向的性格特征,在标志着朱国锭命运改变的第一天就表现了出来。朱国锭要去浙江读大学了。一个亲戚送了他一辆旧自行车,当朱国锭把自行车搬上汽车时.售票员说必须多买一个人的车票。朱国锭没有多想,默默地把自行车取下来,发狠骑车去上大学。从嵊县到杭州,他一天之内骑了一百多公里路。开学后整整一个星期,他的屁股红肿得几乎无法落座。

在随后的两年里,朱国锭一直在思考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杭州真好,我怎么样才能在杭州生存下去,做一个有地位的杭州人呢?

因为贫穷加上相貌平平,而且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成绩也一般,在大学校园里,朱国锭毫不受人重视,而且有时同学们还会嘲笑他。学校后勤处的一位老师同情他的遭遇,就介绍他到她爱人的科研所打零工。在那里,朱国锭遇到了马庆国教授,也就是引领他经商的启蒙老师。马教授准许他报销公交车票,这成了他救穷救急的手段。此后,他常把在公交车站边捡的废车票拿去马教授那里报销。很快,他的小伎俩就被马教授看穿,但由于考虑到他的家庭条件,马教授没有追究。但朱国锭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可耻,发誓事业有成后,决不再弄虚作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