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挺聪明的孩子,在教室里混日子(2)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作者:闫江敏


这个学生,身上穿的都是名牌。手机、MP4,各种电子产品都是进口的。据说,家长为了让他按时上学,要什么给什么。每天只要按点儿来,按点儿走,不打架滋事就行。

家长提出的要求有多高,孩子努力的程度就有多大,家长定的规矩是每天只要按点儿来,按点儿走,不打架滋事就行,孩子就完成到这个地步。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有多大的影响力!

可是仔细想一想,这是家长的初衷吗?

这个孩子,不管上什么课,书桌上什么都没有,看看这个,瞅瞅哪个,实在没事干,就趴着,不管老师怎么劝,雷打不动。从这个学生的身上,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学校教育无法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再与他的家长交流,发现家长并不是像他理解的那样,只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家长既然把他放到学校里来,就是指望他多学点知识,提高一些文化素养,可是孩子却产生了那样的错觉,并且导致了上述的结果,这就是孩子!家长没有办法。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亲情,如果父母多陪陪孩子,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会比名牌服装、高档手机管用得多。父母经常和孩子在一起,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一点点渗透给孩子,孩子就不会造成上述的错觉。

经济时代,以事业为重无可厚非。但是,也应该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一旦孩子成了断线的风筝,任何教育都会无能为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家庭越富裕,越希望自己的孩子专心读书。但是,如何把孩子的心留在教室里,是需要家长认真研究的问题。

无独有偶,下面是一位高三的新班主任和一位单亲家庭孩子的部分谈话记录。

“你为什么课上顶撞老师?”

“他故意让我难堪。”

“老师让你回答问题,就是让你难堪吗?”

“他知道我不会,还让我回答。”

“老师怎么知道你不会呢?”

“他看到我睡觉就叫我。”

“学校领导强调过,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睡觉,老师叫你是对的。”

“我又没有捣乱!还想让我怎么样?”

“既然来上学了,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学习有什么用,大学生还找不到工作呢!”

“那为什么还要上高中?”

“不是我要上的。”说话的口气特别硬,一脸不服气的样子,好像老师管他就是故意为难他。

“在家里和长辈说话的时候,你不会这样吧?”

“在家里我就不说话。”

“想象一下,如果你爸爸就在跟前,你会用这样的口气和老师说话吗?”

“我不跟他说话。”一谈到爸爸,更加愤怒。

……

父亲教育的缺失表现得淋漓尽致。说话没大没小,不讲礼貌,孩子发展到这种地步,简直太可惜了。

我一直在想,如果孩子的家庭健全,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经常交流,孩子讲话能长幼不分吗?面对老师善意的说教,学生说话的口气能这么强硬吗?

如果孩子每天回到家里,有父母的照顾,有可口的饭菜,能够及时发泄生活中的不如意,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就不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