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上文提到的这些混日子的学生,无论如何都无法在高考中获胜,迎接他们的将是一个难看的结果。在我们这里,每年高考成绩下发后,不难看到,高的650分以上有几个,低的200多分也有不少,真是天壤之别。付出多少努力,就会得到多少回报,这是真的。但是,有的家长很疑惑,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也挺聪明,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也不是上述谈到的那种极端状况,孩子努力,家长重视,为什么高考成绩还是不理想呢?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高中,客观地分析高考。
在高中,要想在考场上获胜,知识和能力必须过硬。老师们经常把高中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一是理解,二是记忆,三是应用,四是创造。理解了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应用,反过来,用的次数越多,理解得越透彻,记忆就越深刻。熟能生巧,创造性思维都是在反复的思考中产生的。
这个“理解”过程,老师是主导,睿智的老师使学生理解得更到位,更便于记忆和应用。而深入的记忆、反复的应用需要一个艰辛的劳动过程,这时,学生是主体,正是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过程把他们分成了不同的层次。
许多学生,从开学之日起,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知识与能力像滚雪球一样丰厚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创造性思维。一些善学的学生,虽然理解起来很吃力,但是他会强迫自己先记住,硬着头皮用,用得多了,慢慢就理解了,掌握了。可是一些“机灵”的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对,一放就忘,一考就错。他们蜻蜓点水,只停留在“学会了”这个层面上,缺乏反复训练的过程,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孤立的,不能综合运用、灵活运用,更不会创造性地应用。
而高考中的许多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基础越牢靠,思维越活跃,方法越巧妙,需要的时间越短。虽然高考没有因为解题方法不同给予不同的分值,但是由于烦琐的办法会使考生浪费宝贵的时间,减少了处理其他问题的时间,所以,这一点也是对考生的一种分辨。而一个一个的解题技巧就是从大量的练习中得来的。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所下的工夫息息相关。
相反,有的学生虽然天资聪颖,理解起来比别人快,但是,他一旦理解了就万事大吉,该记的不记,该练的不练,随心所欲,甚至懒于动笔,不写作业。这也是造成成绩低下的原因。
有专家称,有些知识的掌握必须忘掉七次,没有忘掉再记的重复,再聪明的人,学得快,忘得更快,知识很难为己所用。
那么,在此期间,如果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学习,能够做哪些事情呢?首先,让孩子与老师保持高度一致。因为在目前的教学体制下,高中的老师应对高考是最专业的,所以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老师最希望你们出成绩,老师就是你们的阶梯,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绝对没错。”其次,家长们要针对高中的学习特点和孩子的性格特点,对症下药,让孩子善学、乐学,真正地把握高中时光。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学生把工夫下到了,就会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希望将来想上高中的孩子早一点知道,不同的学习习惯必然导致不同的高考分数,高中的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荒废了大好时光。
有的学生上完高中之后发出这样的慨叹:“高一觉得还行,但是听懂了就不想动笔写了;到了高二,书面表达能力和写字的速度跟不上,课程越紧,感觉越吃力;到了高三,发现阅读能力也不够用了,综合性的大题,读了一遍又一遍,根本找不到突破口。”
这是实话,但是,多少老师每天都强调“手不离笔,笔不离纸”,手就是你的键盘,是你的打印机、显示器,只有动手,才能发挥CPU的聪明才智,但是他不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