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非自然式计划模式(1)

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 作者:(美)戴维·艾伦


为了突出自然式计划法在解决各种复杂情况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把它同一个更加常见的方式进行对比,后者更加广泛地为人们所采用,我称之为非自然式计划法。

当“好主意”成了一个坏主意时

你是否听到过,一位经理在一次会议上满怀期待地发问:“那么,谁想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好主意了?”

先不管“好主意”的具体评估标准,我们看看这一问题的前提是什么:我们必须已经明确这个任务的目的,清楚地勾勒出前景的轮廓,并收集(头脑风暴)和分析(组织整理)所有的相关资料。“谁有好主意?”这是个好问题,但是,这是以你思考的程度达到80%为前提的!而一开始就提出这个问题,很可能会扼杀所有人的创造力。

如果你试图处理某一问题时,并不遵循大脑运作的自然规律,那么问题就不那么容易解决了。因为人们会一直忙碌于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种状态总是容易造成混乱不清、压力频添的局面。在与他人交流时,这种思考方式也往往会为自负、偏见大开方便之门,并使其最终取代了友好的讨论。如果你梦想在定义目标、展望前景、网罗各种想法之前就得到一个“好主意”,那么,这往往只会阻碍你运用你的创造性思维。

这一切都怪“威老师”

我们这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初次接受有关计划和组织整理方面的正规训练,应该是在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即使这并不是你在这方面所接受的唯一的教育,恐怕也是最令你记忆深刻的了(也就是说,它对你打下计划和管理的基础产生了最为深刻的影响)。

我四年级时的老师威廉斯夫人曾教过我们如何归纳组织我们的思想(这个内容属于她的教学计划范畴),当时我们学习如何写报告。为了写出一篇结构清晰的好报告,我们第一步必须怎么做呢?没错,起草一个提纲。

你是否曾被要求,要在写作之前先草拟一个内容提纲?你是否也曾经一边愣愣地盯着稿纸顶部的罗马数字冥思苦想,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提前确定文章的结构和要点,这我根本做不到”?

最终,我还是学会了写提纲。只不过是先完成报告,然后根据报告内容再总结出一个提纲。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从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学到的有关计划的知识,而且现在我仍然会用到先写文章后出提纲的做法,而这不过是为了满足上级的要求。在商业领域里,这些提纲往往被冠以“目标”和“目的”的称谓。但是,它们却同人们目前的所作所为毫无关系。这些文件安静地躺在抽屉里和电子邮箱的某个角落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毫无影响。

应激式计划模式

大多数人认为,非自然式计划方法才算得上是“计划”。但由于这种方法往往不是遵循自然规律产生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导致人们干脆放弃任何计划。至少不会在事务发展的前期进行计划:人们往往等到会议、演讲和重大工作开始前的最后一刻才开始着手进行计划。

但是,如果你不是在事前进行考虑,结果又会怎样呢?在很多情况下,这将引发危机!(“你不是已经得到通知了吗?我以为你会处理那件事的!”)接着,当你陷入最后一分钟的紧急状态时,应激式计划模式就应运而生,不请自到了。行动!再加把劲!加班!更多的人手!忙晕了!-这一局面令许多人不堪重负。

当这么多的人忙得昏天黑地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时,一些聪明人想出了办法:“我们应该组织计划一下!”(现在明白了吗?)然后,人们将问题分类,做上标记;或者重新分类,重新标记。

过了一阵儿,人们又意识到,仅仅重新分类、标记,实际上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时,更聪明的人提议,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让我们一起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吧!”于是趁大家都在房间里,老板发问了:“谁想出好主意了?”(谢谢你,威老师。)

当没有人开口回答时,老板又推测了:我的雇员们多半是黔驴技穷了,是该聘请一位顾问咨询一下的时候了!当然,如果这位顾问果真能力不凡的话,恐怕他迟早会提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那么,你们的目标和目的是什么呢?”

应激式计划方法与自然式方法恰好相反,它总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来考虑问题。其实并不存在“是否会执行自然式计划方法”这个问题,而是什么时候执行,付出何种代价之后才执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