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脑袋里装的"B2B"模式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很多人的想法。怎么可能搞一个BBS,还要把BBS来分类,还要给它搞一个人工的检查?这等同于把自由自在的东西严格化起来,这是违背网络"自由"、"免费"原则的。
马云没能说服他们,干脆在电话里下命令:"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若干年后,已经成功打造了"阿里巴巴"的马云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地说:"我很少固执己见,100件事里难得有一件。但是有些事,我拍了自己的脑袋,凡是觉得自己有道理的,我一定要坚持到底。"马云下令后,团队开始执行了。此后在"阿里巴巴",这样的场面上演过好多次。
什么是优秀的团队?是说干就干,有着强大执行力的团队。马云就这样带领着手下的"阿里巴巴"团队,向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疯狂奔跑。事实上,他们以卓越的执行力带动了每一个会员。除了供求信息、商业理论,会员们还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论坛上与"阿里巴巴"分享。在网上的虚拟世界里,马云同他的员工、会员沉浸在自由开放的心灵交流之中,天天激动非凡!
连载30:把零缺陷工作当作企业文化去追求
任何追求卓越的企业都应当把零缺陷工作当作企业文化去追求,使零缺陷的标准成为企业运营和员工工作的常态标准。不管是"6S"还是"6sigma",都要成为企业一个具体期限内要达到的目标。当零缺陷工作成为企业或者一个团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个企业或团队必然能取得大的建树和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北京11所此次承担了"嫦娥二号"任务"长三丙"火箭用YF-75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该发动机是"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子级的主发动机,是"长征三号"系列火箭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该发动机自从1994年2月8日首飞成功,至今已参加了33次飞行,在"嫦娥一号"登月之旅中有过华丽登场。面对这样一套成熟的发动机,11所的研制队伍却坚持从零开始,集中精力落实"两个百分之百"的复查要求,在工程组一级开展了全面质量复查和复审工作,发动机各组件主管设计人员对产品的设计文件及试验数据进行严格复查,深入工厂车间、工段,对产品生产过程的质控卡和各项纪录做眼见为实的复查,完成了"嫦娥二号"任务用发动机各项复查工作,形成了厚厚一叠的自查报告。除此之外,该所还定期开展质量分析活动,剖析典型问题,警示员工,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因为每一个研制人员都清醒地意识到:要确保成功,就必须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确保整个工程的零缺陷。
该研制队伍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多岁的年轻团队,他们虽然年纪轻轻,却依然具有兢兢业业、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时间紧、压力重,系统组全体人员争分夺秒、认真判读数据,开展动态仿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该组成员姜冬玲参加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细心的她参加"长三丙"火箭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任务时,在发射前发现了一个数据存在问题,及时通报了相关系统,解决了问题,从而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出现。
总装组的王慧是一名振动专业的员工。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处理着浩如烟海同时又十分枯燥的振动数据。正是凭着扎实的基础和平时积累的经验,她为发动机的健康诊断工作做出了贡献,振动方面的任何异常情况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推力室组和阀门组技术骨干杨继东、王晓丽等同志坚持不懈,做出一个个改进方案,进行一次次验证试验,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此次发动机燃气发生器的技术改进。褚宝鑫、姜绪强等同志对各批次产品状态进行认真对比,一遍遍地进行理论计算,做了充分的验证工作……
机关部门和试验室的领导及相关人员也不遗余力、密切协同,为发射准备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试验室及时调整试验计划,试验人员随叫随到;型号管理处的调度和质量主管各司其职,做好计划安排、工作记录、快讯上报、物质供应等管理工作。
发动机的可靠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发动机的研制经验和成熟技术,不断地将成功的部分肯定下来,不断地发现缺点和隐患加以改进。经过若干次反复,才能使发动机的可靠性不断提高。
该所的研制队伍实施了以发动机起动程序更改、燃气发生器设计状态更改、地面吹除程序更改为主的五大改进工作。针对这些改进,研制队伍进行了大量的验证性试验,并在后续飞行任务中陆续应用。在试验场,电爆管安装力矩要求是"归零"措施中的一项,为落实好此项措施,该所试验队事先安排了模拟演练。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