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王阳明的知行思想(8)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 作者:蔡仁厚


当世界不够美好,人生不够完善,良知皆将愤悱不容已地要求加以改进,以期达于完美之境。在改进的过程中,如果欠缺知识,欠缺技术,欠缺推行公权力的有效机制,则良知必然顺应时宜,顺应事宜,一面充实客观的知识技术,一面调整公权力的有效运作,而步步务实而行。按,“致良知”不是一句话,而是实践的全程。而知识、技术、行动机制、运作程序等等,则是在致良知过程中现实需要的各项条件。已有者运用之,不合者调整之,不足者补充之,无有者学习而具备之。如此守其常而尽其变,便正是儒家“时中”大道的落实发用。

一般而论,传统儒家重在成就“善”,而“真”与“美”的方面似乎有所不足。不过“真、善、美”可以分别说(如从科学说真,从道德说善,从艺术说美),也可以贯通起来合一地说

牟宗三译注康德《判断力之批判》上册卷首有《商榷》长文,后三节提出真善美之分别与合一说,以及分别说的真善美与合一说的真善美之关系,而加以疏道融通,是即牟先生本于东土儒、释、道三教之智慧,以消化康德而超越康德处。。孟子有言:

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见《孟子?尽心下》篇。

善与信、美、大、圣、神,通在一起说,此即儒家圆融通达的慧识。但我们仍然承认,历史上的儒家,是以善融通真与美,也可以说真与美的独立性未能充分透出。而“新儒美学”此一新命题之所以重要,也正由此而显示出来。

依金泰昌教授陈述的大意,他所说的美学乃是广义的。统括地说,是“美生”(美好的人生),而其中又包含“大学”、“美育”、“美行”。美学是指说思想与理论,美育是指说审美的教育,美行是指说美好的行为。这三方面的要求,新时代的儒家皆将肯定认可,而衡之以传统儒家的义理,也是无所悖逆的。

如果我们换一套词语,也可以说为“美善的教化”、“美化的人生”、“美好的社会”。这样就更像儒家所讲的道理了。依传统儒家的“家庭伦常”、“礼乐教化”、“学校(学塾、书院)教育”以及宗庙祠堂联系配合的四时节庆,凡此等等一整套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普遍地涵盖“美学”的意义和“美育”的功能。在这方面,唐君毅先生讲论较多,而也言之深美。如论中国文学之美与哲学之美;论中国园林、建筑以及书法、绘画、戏剧、文学的间隔与虚无之用;论中国音乐与德行之悦乐;论礼乐文化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论中国祠庙与节日之教育意义上述各文,皆编入唐君毅《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上、下册中,1975年5月,台北,学生书局初版。。诸如此类,皆表示中国文化从理念层到现实层,处处都蕴含有“美”。而且往昔的儒者,也普遍地都能赋诗,诗又可以配乐,可见儒家之教也是很能显发“美”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