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穷二代”不应有“穷思维”(1)

我的光明钱途:穷二代理财致富十步法 作者:陈建光


我、小溪和小潘,同龄、同学校、同专业的三个人,为什么在毕业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在财富数量上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三人聚会的第二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难道是智商差异,或者是情商差别?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别?单纯以运气的好与不好来解释,我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大学时的往事,又开始浮现在眼前。

小溪、小潘和我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因为学习成绩相近、性情相投,再加上专业相同,又住同一间宿舍,进入大学后不久,就成了比较要好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一起喝酒畅谈人生与梦想。

虽然友情一直在加深,但是随着大学生活的展开,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还是产生了差异。小溪在我们三人中间最为活跃,他有着外向的性格、充沛的热情,似乎很能适应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大二开始,他就加入了学生会,并且很快成为学生会的骨干成员。他有着很强的组织能力,乐于关心和帮助他人,在学生会里很受同学喜爱,不久就顺利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同时,小溪的学习也抓得非常紧,几乎年年都是奖学金获得者,甚至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还被学校几次减免学费。只是,对学校之外的社会商业活动,小溪始终持谨慎态度。他觉得,学生就是应该以学业为重,要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该“取之有道”,奖学金和学校的其他奖励,才是学生应该争取的,至于社会上赤裸裸的商业活动,容易影响学业,使大学生活“变味”,不可为之。

小潘却展现出与小溪截然相反的态度与行事风格。虽然二人大学入学的时候,成绩相近,但几个学期下来,小潘的学习成绩逐渐与小溪拉开了距离。对于无趣的课程,小潘只是做到不挂科就行,对很多社会上的活动反而表现出充分的兴趣。

有一次,小潘要我和小溪去帮他做一件事情,来进行他的商业试验。在小潘的安排下,我们三个人每星期六、星期天的午餐、晚餐时间,分别把守在学校三个食堂的门口,带上一些小潘收集来的电影、软件和游戏光盘,向同学们提供光盘“以二换一”的服务。上大学的时候,电脑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但还没有宽带校园网。同学们装软件、看电影、打游戏都要去电脑城买光盘,而这些光盘一般只有短暂的使用期,比如一部电影看完了一般不会看第二遍,一款游戏打通关了以后也很少会再玩一遍。同时软件推陈出新的速度也很快,旧光盘的使用价值也会很快丢失。用两张早已失去使用价值的光盘,换取一张自己需要的光盘,大家当然愿意。小潘最开始提供的二三十张光盘,在两个星期之后,很快就变成了四五百张光盘。

我和小溪也为这个成绩感到惊奇,但是仍然没搞懂小潘想做什么。虽然由二三十到四五百,光盘在数字上变成了原来的近20倍,但是这与小潘所追求的赚钱,似乎仍然很遥远,毕竟没有人会买这堆旧光盘。不过小潘却神秘地笑笑,显得胸有成竹。

小潘将这些换来的光盘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电影光盘分成战争片、言情片、动作片、惊悚片等;游戏光盘分成射击类、养成类、角色扮演类、策略类、休闲类等;软件光盘也分成了系统盘、应用盘、网络盘、专业盘、办公盘等。分好类以后,小潘制作了精美的海报,将这些光盘的分类信息详细地列了出来,针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出租,每次一元一张。我们将海报张贴到学校的各个食堂门口、图书馆张贴栏、教学楼张贴栏,并留下宿舍的房间号和联系电话。

对于手头已经没有光盘的同学而言,一元钱就可以得到电脑城5元一张的光盘的拷贝权,也算合算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爱看电影和电视剧的同学而言,原来看一部新的美剧,购买光盘就需要近100元的开销,但看完了光盘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而现在,只需要20元就能获得相同的体验。不久之后,这几百张光盘就实现了每天至少七八十元的收益,而换光盘的活动仍然在进行,学校各个系的同学们不断将自己利用率极低的新光盘拿来交换,间接地帮助小潘不断地更新光盘库。当然,之后的事情更多是小潘自己在做,小溪学生会的事务越来越忙,我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上面。

现在回过头来回忆大学时候他们二人的转变,我发觉颇有意思。小溪与小潘大学毕业之后在北京的奋斗历程,简直可以说是他们大学时代各自路径的延续,只是小潘运用商业思维在理财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小溪的本位竞争主义却难以适应大都市的发展节奏。

小溪与小潘都是普通的农家子弟,在成长环境方面不太可能受到商业思维的影响。那么,到底为什么在小溪延续传统的奋斗路径的时候,小潘的商业路径却不断生根发芽、越来越成熟呢?

显然是两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作怪。为了对比,我们不妨将小潘的商业思维定义为“富思维”,将小溪的本位主义思维定义为“穷思维”,当然这里的“穷”与“富”,并不单纯以财富多少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思维贴近商业的紧密程度来定义。

虽然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潮流与趋势,其中也不乏成功者,但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创业”二字其实带有很多其他的意味。真正像小潘一样拥有缜密、敏感而又具有实践意义的商业思维的学生为数不多。影响小潘的应该是那些在大一时就深深吸引了他的那些商业理念方面的书籍。可以说,那些书籍改变了小潘的思维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