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曾仕强"中国式管理"的竞底实质
中国人并不擅长系统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很少形成较有影响的理论。台湾学者曾仕强总结出一套"中国式管理",名噪一时,他说这种管理有三个核心,在此一一剖析如下:
1."修己--洞悉人性,即洞悉人性动态变化,掌控变数,有效沟通,拥有丰沛能耐。"
"修已",实际上就是对内竞底。而为何要"洞悉人性"呢?由于人性的动态变化,会导致底线的变化,因此,竞底者必须加以洞悉。如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竞底,往往比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企业文化"的色彩。
高明的竞底者常常观察手下的被竞底者,离底线还有多远,以便掌握适当的竞底强度,以免击穿底线。如任正非在运转华为时,就得不断地观察:这块"毛巾"拧到什么程度?还能不能再"拧"紧一点?或者是否拧得太紧了,该适当地松一点。这就是"掌控变数"。
2."安人--知人善任,即掌握识人读心的领导能力,栽培能干得力的左右手。"
安人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被竞底者安于被竞底的状态,同时栽培左右手,以便更好地控制下层被竞底者,以保持竞底组织的长期稳定运行。中国企业目前"安人"的较好办法,就是柳传志倡议的"入模子",也就是员工比较痛恨的"洗脑"。
3."治世--运筹帷幄,轻松愉快,宁静致远,日理万机而不失策。"
竞底战略运行的理想状态,是"不失策",也即任正非所说的"只有毛巾拧干了,毛巾还不断,这才是最佳状态"。而所谓的"失策",就是击穿了底线,"毛巾拧断了,企业也完了",如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
从对"中国式管理"的三个核心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竞底理论的部分运用而已。
为何这种"中国式管理"不能流行于欧美呢?因为他们的主流文化已经升级为竞优,竞底文化受到了法律的限制。如明基收购西门子的手机部门后,想让欧洲员工像大陆或台湾员工一样加班(竞底),最终因员工依法抵制,最后明基不得不认赔8亿多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