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大学:我在失败中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蜕变(3)

大学生的“坟” 作者:刘兴奇


不过,第一次主持失败之后,我又在外面找到了很多次主持机会,随着经验的积累,我的主持也越来越好了。现在想来,这些主持经历,对于我性格蜕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印证了那些道理——一个害怕失败的人,永远都是失败的,因为他本来就躺在了那里,虽然不会有再倒下的可能,但永远也不会成功。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内向、胆小、缺乏自信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没有核心感,缺乏别人对自己的认同感,具体表现在:

首先,没有所谓的“特长”,所以很多时候都没有被别人关注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核心感。

其次,缺乏自信的人一般思维方式有问题,他们喜欢跟别人“比缺点”,也就是自己哪个方面不行,他们就会刻意去关注什么,结果就越来越自卑。比如一个长得矮的人可能经常注意观察高个子,一个长得不是很好看的人经常留心那些长得好看的人,一个英语差的人总是和别人比较英语,一个贫困的人总是和别人攀比消费,所以他们越来越不自信。而我观察过那些自信的人,他们并不是有多么的完美,只不过是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优点罢了,比如我见过一个英语老师,在其他方面什么都不会,但他就是很自信,因为他就只跟你比英语。

其实,思维方式有问题的更本质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自我认知和定位不明,在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导致自我评价标准的缺失。比如我当年看见别人有才艺之后,也傻不啦叽地去买了吉他,希望增长一种才艺;当我看见别人会唱美声之后,也去买了光盘和磁带,并且跑到荒山野岭咆哮吼叫吊嗓子。现在看来,那些所谓的“粗浅才艺”都是浮云,生活大部分时候拼的是“独家功夫”,在你的领域定位好你自己、做好你自己就行了,就相当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程序员不必是主持人,主持人不必是企业家,企业家不必是歌唱家,歌唱家不必是魔术师一样。

我一直认为,我的大学有“两座大山”,一座是性格上的内向、自卑、胆小,一座是见识上的孤陋寡闻,以及因孤陋寡闻导致的目标上的迷茫。当然,其中也穿插着一些“小山”,比如贫困和颓废,不过这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