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阉割了商业意识的大学生”,这个词语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社会上很多有识之士提出并正被火爆使用的,不过我也很喜欢这个词语,尤其是“阉割”这个词,让我觉得很生动很形象很快意。
当我看到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在钩心斗角地争取学校那几百几千元的奖学金的时候,当我看到成千上万的人为考公务员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当我看见很多大学生成为“家教狂”的时候,当我看到很多求职者成为“拒无霸”的时候,当我看见女研究生杨元元被穷死的时候,我心里无比感慨:“这帮被阉割了商业意识的大学生!”
(1)你为什么这么穷?
有一次,在一所名牌大学,我听完某著名教育机构总裁的演讲即将出门时,听见两个学生在议论刚才的演讲者。
一个学生问另外一个学生:“你说这个演讲者是个老师还是个商人?”
走在散场的门口,我来不及停下来听他们下面的对话,但就凭这一句,我顿时觉得中国的教育完蛋了:你为什么要将老师和商人分开呢?为什么老师就不能是商人,商人就不能是老师呢?柳传志、张瑞敏、比尔·盖茨,等等,他们既为自己创造了财富,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既为社会提供了有价值商品,又提供了众多的生存岗位,尤其是他们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知识、经验、精神和启示,为什么他们就不是好老师呢?
这只能说明你从来就没有学会学习,你也从来就没有向他们学习过。
不过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学生之所以将这两个概念分开,体现的是骨子里面的东西:观念陈旧、思想out。根据他的逻辑:老师就不应该是商人,凡是有商业意识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凡是不懂商业的老师都是好老师!
Oh,my God!我终于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穷了,因为从来就没人教你怎么生存!
我不主张读书是为了生存,这么说有点“低级趣味”,我们确实应该为了理想而读书,为了祖国的强盛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而读书,但是我依然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应该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如果连自己都没法养活,谈什么为国家做贡献呢?不增加国家的负担就是万幸了。
这里我又不得不想到了杨元元(请原谅我一再拿你说事,虽然有很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各种方式被穷死了,但我依然只是最了解你),虽然我自始至终认为杨元元是一个伟大女生(因为她有勇气从大一开始就把母亲带在身边生活,普天之下似乎只有洪战辉能出其右,不过可惜她却没有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但我依然不得不说她缺乏商业意识:在生存都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还要去读什么鸟研究生,结果在没法交住宿费和没钱给母亲租房等多重压力下,选择了自尽。如果有点商业意识,就应该努力赚钱,而不应该考研,要自己去创造财富,而不要寄希望于考研之后“国家发钱”;如果有点商业意识,在没钱租房的情况下,就应该出去兼职赚钱,而不是直接自尽。兼职赚钱很难吗?最笨的方式是做家教,至少也有几十元一天;稍微笨一点就像某些大学生一样,去广东工厂的流水线上做包装,也有几十元一天;如果稍微聪明一点就去做商业实战,也有两三百元一天。我们软实力的学员就经常干这种事,2011年暑假数十家媒体都报道过这些“壮举”加“创举”,湖南卫视公共频道还做了四期电视节目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