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被阉割了商业意识的大学生(2)

大学生的“坟” 作者:刘兴奇


套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致富的原因千千万万,穷死的原因就那么几个,而“那么几个”中的一个,就是没有商业意识。

(2)像鼻涕虫一样地争夺奖学金

有一类现象,也许大家都注意到了,就是每年到了评定奖学金的季节,总是有很多风波和怨恨产生。比如某些“活动型”同学成绩不怎么样,但擅长用证书和荣誉来填补,而那些被“证书和荣誉”挤下来的“考试型”同学则感觉不公平;再比如某某能力平平,但擅长吹须拍马,和老师、辅导员关系很好,自然他就挤掉了原本属于你的奖学金。所以,种种原因,让原本和谐的同学关系,因为奖学金的评定而变得微妙起来。

还有部分同学,为了那千儿八百元的奖学金,不得不去参加一些自己不喜欢的活动。

还有部分同学,为了那千儿八百元的助学金,不得不将自己的身世编织得坎坷曲折,“人见人哭”。

还有部分同学,为了那千儿八百元的励志金,拼命地死记硬背那些自己看见都想吐的书本知识。

当然,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这千儿八百的银子,确实显得重要。但我依然觉得,用以上方式来获得,就跟鼻涕虫一样地恶心。

为什么不自己直接去赚钱呢?为什么不去为创造财富而努力呢?为什么要为分配财富而撕咬呢?为什么要将商业意识变成“红眼意识”呢?如果中国的青年一代都如此短视和委靡,那国家怎么进步?

我觉得,一个人真的有真才实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人真的善于将知识化为能力,而不是盲目考级考证或者混日子拿文凭,就算只是一个学生,赚钱养活自己也不是什么难事。

(3)你可以用钱把大学包养了

大家都知道,大学一直是反感商业的地方,如果你打算和学生做生意,那么大学就会像母狗保护小狗一样将你咬烂。

大学自己没商业化吗?大学没收学生的费吗?寝室、教室、食堂,甚至水电厕所,哪里没交费?

大学不需要商业化吗?为什么每次学生搞活动,学校都舍不得拨款,而逼迫社团到外面拉赞助,而社团一旦收到那点钱之后,就恨不得做牛做马地帮助“商业化”呢?

大学不喜欢商业化吗?为什么我听说某企业给了某高校6万元,然后该高校张开双臂热烈欢呼:来吧,来商业化吧,一切都随你怎么搞!

为什么我还听说,某高校收了3千万元,就把某教学楼的名字给改了呢?而且还有很多高校把校舍校楼的名字给卖了呢?也许他们会说,把教学楼名字改了并不影响什么,还可以创收。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我同样认为,这与为了赚钱认干爹把自己的姓氏给改了没有什么区别。毕竟你改了姓氏认了干爹也没影响你什么,你依然是你,还可以“创收”。

所以,最后我只有一个感觉,如果你有钱,完全可以把大学包养了。

当然,大学商业化这种事情,“就像底裤,人人都有,但不能逢人就亮出来”。如果有人像《皇帝的新装》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孩那样说了实话,很多人就会不舒服。

其实,商业无处不在,学校商业化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更没必要因为没获利就装纯洁,毕竟教育产业化了嘛,都是可以理解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