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平二代”的上升通道堵塞
“读大学”一直是底层人士实现向上流动和改变自身命运的一种方式,所谓的“跳龙门”就是通过大学实现农村人身份的转变。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后,一大批贫寒子弟通过高考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当年许多人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但现在随着“平二代”上升通道的堵塞及大学教育质量的下滑,“大学改变命运”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高考弃考人数达84万人,2010年高考弃考人数接近100万人。
“平二代”上升通道的堵塞,首先表现在“录取差距致农村大学生少”。北京大学教授潘维的一组数据显示,北大农村学生的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70%降至如今的1%。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指出,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机会增多,而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却在下降,他们中很多人上的是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2011年8月4日的《南方周末》发问:穷孩子没春天——寒门子弟为何离一线高校越来越远?
“平二代”凭借教育翻身的几率变小,不仅表现在进入一线高校的通道变窄,而且表现在高校教育质量的下滑。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于失败的大学教育有着一针见血的批评:“就教学质量而言,大学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很多大学教师依然用五年前的东西来教今天的学生。这样,学生没出门就落伍了,因为教他的老师早就落伍了。”
因为大学教育质量的下滑,一方面几百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人才。于是一大批企业开始自办大学,比如吉利大学、金蝶顾问学院、携程大学、麦当劳汉堡大学、真功夫米饭大学等,都开始自己培养人才。我在做软实力教育的过程中,也发现人才缺乏的问题。在校园招聘时,虽然大学生人数济济,但可以称之为人才的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要么专业技能同质化严重,要么思想创新意识严重不足。
——关于教育:“平二代”输在了起跑线上
我曾收到一封这样的咨询邮件:我在大学里面有很多问题,想咨询你。我是农村的,家里很穷,为了帮我们兄妹赚学费,父母50岁了还在广东工厂打工。我父母总跟我说,打工很辛苦,每天要加班工作十二个小时,环境恶劣,每天口罩都是黑的,还有没素质的主管不断地刁难找茬克扣工资。我母亲身体有病,左腿总是红肿,可是为了每个月给我寄生活费,她硬是没有看过病。我很穷,也很内向,很自卑。我没有电脑,没有MP3,没穿过上百元的衣服,每天生活费控制在六元左右。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我有能力做好班干部,可是投票率太低,可能是太内向的原因。我成绩也不是第一名,我朋友很少,知识面也没有城里同学宽,只能看着别人津津乐道,我的自信就这么被一点点吞噬。我还有很多其他问题,我想改变自己,我想拯救父母,可是我无能为力。我知道你解决大学生问题很在行,可是我怕付不起咨询费,所以冒昧地先打扰你,希望得到哪怕只言片语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