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很实在的文章,送给那些迷茫但上进或者颓废但仍可激发的寒门学子,使他们认识自己和认清形势。用“平二代”而不用“贫二代”,因为我觉得平民二代比贫穷二代涵盖的范围要广。除了“官二代”、“富二代”可以不要看这些沉重的文字以外,普通职工子女、农民子女、普通市民子女等平民二代都可以认真看看。当然,很多人因为各种心理原因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贫二代”或者“平二代”,但不管你如何装得“不贫”或者“不平”,事实依然是你处在这个阶层。
“平二代”也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我们不必列举古代的刘邦或朱元璋,就拿现在听过的、活着的名人到百度一搜,你就会发现大批的“平二代”凭借自己的力量进入了主流社会。即便如此,我们都知道还有更多的“平二代”没有熬出头。
除了少部分优秀人物以外,“平二代”大学生基本可以分为三拨,一拨是因为各种原因见识少而死努力的人,一拨是脑袋里满是浆糊稀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还有一拨是在大学跟风颓废堕落的人。如果说“官二代”和“富二代”有堕落的资格,那“平二代”拿什么去跟他们一起堕落呢?他们堕落,挥霍掉的只是金钱;而“平二代”堕落,废掉的是整个人生。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正确定位别人,不明白未来的形势,那势必变成一个短视的庸人。
(1)“平二代”要认清的形势
——关于未来:“平二代”的社会资源越来越少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特权阶层增多等问题日益严重。2010年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提出一个疑问:穷会成为穷的原因,富会成为富的原因吗?2004年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调查报告中指出: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1倍多。
富人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以很多时候“美好生活拼的是爸爸”而不是努力。2009年下半年,南京市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进行的一次事业编制人员招聘中,录用的四人中有三人是局领导的子女。据“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显示:以毕业后半年为限,毕业生中农民与农民工子女有35%的未能就业,而管理阶层子女未就业的只有15%。
以前大家都认为“奋斗可以改变人生”,但现在这句话后面要加一个问号。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从历史上看,中国改革开放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机会。那时候,只要有胆识,下海当个体户的、搞承包的、考大学的、出国留学的,以及后来炒股票的、炒楼的、弄创业板的,这些人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些都不需要太多家庭关系,不需要资源,有胆子去做就行。但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一个人生存越来越需要资源,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人,改变自己的命运越来越难。”他举例说,现在学生去一些金融单位应聘,都需要填写一份家庭关系表,能不能被录取,在填写表格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没有资源进行交换的学生,最终只有被淘汰的命运。”而所谓的“蚁族”,并不是所有大学生的问题,而是没有资源的穷学生的问题。
当好的就业机会都被“官二代”和“富二代”瓜分完了以后,“平二代”干些什么呢?他们就“被引导创业,被引导到中西部就业,被引导下基层”。当然,我不是说创业不好,我也认为去中西部和基层就业很光荣,但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那些让别人去中西部和基层就业的鼓吹者,怎么不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那里去就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