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印度的投资回报率远远高于中国。在中国,能够借到资金的政府和企业,其资金成本往往低于影子价格,从而容易造成投资的浪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同时也不可否认,中国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也为数不少。
第三,当投资回报的差异反映到金融业,便是金融产业效率的差异。比如,根据IMF统计的2002年数据,印度银行的资产回报率(ROA)为08%,而中国却只有02%。印度的不良贷款率在2004年大约为6%,中国却高达14%。
中国和印度都是全球的大国,它们提供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目前处在更快的发展轨道上,从国内生产总值和其他重要的经济发展数据来看,印度仍然很难与中国相提并论。然而,这些统计数据仅仅体现了两国经济的部分状况,即宏观经济的状况。在两国经济的微观层面,情况却大不相同。印度借助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正在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并已找到了一条有可能比中国依靠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印度的经济发展日益依靠私营公司推动,而中国仍然追求一种自上而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印中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也有其历史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公私合营,虽然目前已经推行了20多年市场经济改革,但私营企业的力量仍然不够强大。而印度从建国伊始就推行“费边社会主义”,其目的不是摧毁资本主义,而是减少资本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印度的私营部门在非国家垄断行业表现得勃勃生机。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要大胆得多,但对本土的私营企业却从法律和规章上实施了实质性的限制。事实上,仅仅在几年前,中国国内的私营公司才最终获得了外国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就一直享受的待遇。根据国际金融公司提供的数据,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仍然禁止本土的私营公司进入20多个行业,其中包括一些最重要和最赚钱的部门,例如银行、电信、公路和铁路。这些限制措施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中国的私营企业家避免与外国人竞争,而是为了阻止国内的私营企业挑战中国的国有企业。
精彩语录
从那次争论开始,我们已经开始向外发展,向外开放了。在过去四年间,印度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也期待能够走出去,向国外进行投资。因此,现在的印度已经不是过去十年二十年之前的落后的面貌了。
——印度政府商工部联秘沙玛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所以我们不过分强调某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在每一个国家,都必须要有当地的员工,要融入当地的社会,为当地的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何士友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