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二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5)

梁启超谈儒学 作者:梁启超


夸天所讲盂荀学说,讲得很简单,以下另有专篇,专门讲他二人。自孔子死后,儒家的变迁,其大概情形如此。还有一种现象,西汉以前,儒家学派,可以地域区分,所谓齐学鲁学,风气各自不同。鲁是孔子所居的地方,从地理方面看,在泰山以内,壤地褊小,风俗谨严;从历史方面看,自周公以来,素称守礼之国,又有孔子诞生,门弟子极多。鲁派家法,严正呆板狭小,有他的长处,同时亦有他的短处。齐与鲁接壤,蔚为大国,临海富庶,气象发皇,海国人民,思想异常活泼。直接隶属孔门的时候,齐鲁学风,尚无大别,以后愈离愈远,两派迥不相同了,若以欧洲学风比之,鲁像罗马,齐像希腊。

齐派学风的特色,可以三邹子作为代表。

《史记孟荀列传》称:“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其次邹衍……邹奭。”三邹是否儒家,尚特研究,虽非直接由儒家出,但亦受儒家的影响。邹衍主九洲之外,尚有九洲,可见其理想力之强,但披好推言“终始五德之运”

这种学说,衍为方士的思想(不是道家),司马谈《六家要旨》,名之为阴阳家,后代相仍未改。这种人,以儒者自居,社会上亦把他们当作懦者看待。秦始皇坑儒生,人皆以为大罪,其实所坑的儒生七十余人,都是方士阴阳泉一派。如产生、韩生最初替始皇求不死之药。历年不得,又造为种种谎语,始皇才把他们坑杀了。这一派在战国末年颇盛,如果说是由儒家变出,可以说是由齐派演化出来。

自秦毗前,同为儒家,有齐鲁两派,其不同之点,既如上述。到汉,两派旗帜,更为显明,甚至于互相攻击。汉人对于儒家的贡献,只是他的整理工作,旁的很少值得注意的地方。凡是一个社会,经过变化之后,秩序渐趋安定,就做整理的功夫,所以汉人发明者少。

一部分的精神,用在整理方面,一部分精神,用在宴行方面,汉代四百年间,其事业大致如此。

至于思想学术,汉代亦较简单,汉时墨家业已消灭,只剩道懦两隶。道家整理工作的表现,在于《淮南子》。《淮南子》一书,可谓战国以来,总括许多学说,为一极有系统之著述。儒家整理工作的表现,在于治经。汉儒治经分争文古文两派、西汉为今文独盛时代,东汉为今古文互争时代。东汉前半,夸文很盛,到了末年,大学者都属古文派,今文纯至消灭。西汉全期,今文家都很盛,古文家不过聊备一格而已。

西汉经学,共立十四博士。计《易》

有施、孟、梁丘三隶。均出田何,为齐派。

《书》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均出伏生,为齐派。《诗》有鲁、齐、韩三家,齐诗出于齐派。《礼》有大小戴及庆氏三家,与齐无关,为鲁派。《春秋》有严、颜两家,均出公羊,为齐派。总观十四博士之中,九家出齐。此外《论语》有《齐论语》及《鲁论语》。以此言之,西汉儒学,大部属齐,鲁学很衰。《春秋》之《毂粱》学属鲁派,然西汉时无博士,其学不昌。惟鲁诗极发达,齐诗、韩诗,俱不能及。

齐派学风的特色,在与阴阳家——邹衍一派结合,上文业已提到过了。即如《易》的施、孟、梁丘三家,夸无传,当时所讲,占验象数为多;优生《尚书》,讲中候五行,《大传》亦多与明阳结合;齐诗讲五际六情;《公羊春秋》,多讲灾异。西汉学风,齐派最盛,其中颇多方士及阴阳家语。

西汉末年,古文始出。古文家自以为孔派真传,斥今文为狂妄;今文家自以为儒学正宗,斥古文为伪作。汉时所谓今文古文之辩,各部经都有,而《周礼》、《左传》,辩论最烈,其后马融、贾逵、服虔、许慎、刘歆皆从古文,是以古文大盛。今文家专讲微言大义,对于古书的一字褒贬,皆求说明;古文泉专讲训诂名物,对于古书的章句制度,皆求了解。

古文家法谨严,与鲁派相近;夸文家法博大,与齐派相近。所以两汉经学,一方面为今古文之争,一方面即齐鲁派之争,自郑玄杂用夸古文,今古学乃复混。

上面说,西汉经学,立十四博士,有今文古文的争执,有齐派鲁派的不同。又说两汉工作,最主要的是解经方法,鲁派印古文家,注重考释,专讲名物训诂,齐派即夸文家,颇带哲学气味,讲究阴阳五行。这些都是经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可以不讲。经生以外,还有许多大懦,他们的思想学术,自成一家,应当格外注意。以下一个一个的分开来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