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绅士的精神气质(5)

像新绅士一样生活 作者:(英)爱德华·伯曼


绅士俱乐部会员之间的友谊,让他们拥有了勇气、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共同的价值观。他们由此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产生了一种内在的信念,即便走到天涯海角,文化多么不同,这种生活方式和信念也不会改变。对于印度或中国的旁观者而言,这些系着领带、衣着笔挺,来自殖民帝国的绅士的样子实在有些滑稽可笑。但是,对于这些绅士来说,着装整齐却是出于道德目的,是经受了长时间非常深入的教育和社会体制熏陶的外在表现。更重要的是,这些价值观在各个社会阶层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普通人也对“绅士风度”耳熟能详。绅士们为大英帝国添砖加瓦,成为大英帝国的脊梁。

  公立学校

绅士精神的培养,主要得力于19世纪大量涌现的新教育体系。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绅士精神与血统没有多少关系。相反,通过英国各地早已设立的公立学校,绅士教育才得以普及开来。1382年由威廉·威克姆主教建立的温彻斯特公学,是最早建立的公立学校。接着,1446年亨利六世建立了伊顿公学。在此,需要做两点说明,以澄清一些误解。首先,这里所谓的公立学校,主要是为了与王室贵族的私人学校或家庭教师授课区别。这些公立学校几乎向所有社会阶层的男孩敞开大门(最聪明的男孩可以得到伊顿公学的奖学金),因此,所谓“公立学校”的更准确描述也许是“独立学校”。其次,这里所谓的“公学”(college)是古英语用法,源自拉丁语collegium,意指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并且享受基金资助。因此,公立学校都是由基金提供奖学金,而且上述两家公立学校要求学员全部住校。

出于培训和规范殖民地管理的需要,这些学校,以及很多以它们为摹本建立起来的学校,在19世纪很快普及开来。一般说来,殖民地文职官员或军官的后代,往往会远离出生之地,在宗主国接受教育,然后再去管理帝国的其他地方,为帝国服务。可以说,孩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接受公共服务教育。早在1710年,爱尔兰作家、政治家理查德·斯蒂尔在当时著名的Tatler杂志上,撰文强调公共服务教育的重要性。他说:“我将竭尽所能,教育子侄们要做一位有益于他人的人,而不是仅仅为自己谋利益的人。伪善地获得别人的尊重并不足取,重要的是要设法让自己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对于心灵自由的人们来说,没有什么长官,只有帮助者。”值得一提的是,理查德·斯蒂尔本人曾在一所著名公立学校——卡尔特公立学校就读,后来又在牛津的默顿学院学习。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追忆理查德·斯蒂尔的话语。温彻斯特公学校长汤米·库克森在学校主页上写下自己的宣言:“良好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他人服务。我们衷心希望,那些离开我们学校的人,都能为自己所在社区做些什么。多年以来,这些都是我们最渴望实现的目标。”通过向学生灌输上述信念,公立学校(或独立学校)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精英的进步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领导下,公立学校为上层或中上层家庭的青少年男生开设了一系列课程,强调经典传统和体育运动,公立学校因此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政界、军队以及殖民政府中绅士精英们的摇篮。于是,成功的商人、新兴的实业家往往也将儿子送进公立学校,作为进入精英阶层的标志。

这种新式的绅士风度成为引领整个国家的精神路标。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橄榄球等体育运动成为绅士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经受了这些运动训练之后,他们最有可能从事的活动就是探险和作战。小伙子们离开公立学校后,正如他们中世纪的绅士先辈一样,准备上战场的人与准备管理国家或殖民地的人同样多。当年,每位绅士都是手执武器的男人,他们所佩戴的盾徽以及获得的封号,都与个人战斗的威力、高贵的个性直接相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