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不能立刻适应新环境(4)

内向性格能量书 作者:苏明石


心理学家比较了外向者和内向者面对变化时的反应后发现:内向者面对变化一般会选择有条不紊的方式来调整自己,而外向者则雷厉风行地执行自己的理解。奇怪的是,内向者的调整虽然缓慢,但长远来看却很有成效;而外向者的调整虽然迅速,却常常出现偏差。在对变化的解读上,内向者技高一筹,但这种优势却抵不过外向者的先声夺人。

这跟现在生活在一个外向型的世界有很大的关系,外向者崇尚的是,你可以犯错,但不能拖延时间,面对变化,一个人的迅速调整才是别人乐意看到的。至于会不会犯错,则是另外一回事,对于这一法则,外向者心领神会,他们知道唯有动起来,才是世界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内向者的迟缓变成了对外向者世界的一种“不合作”,也就直接导致内向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面对变化,外向者适应的非常快,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迅速地迎合新环境。而内向者却像含羞草一样,一经外界变化的刺激,就收拢起来,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但是,身为内向者你要清楚,面对瞬息变化的大千世界,必须调整自己迅速适应突发的变化。虽然调整起来确实要花费自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这是自己的劣势要正确看待。既然如此,就要用优势来弥补,如果速度提不起来,可以利用“慢”来增加调整的效果。

请给内向者时间,相信他们会交出一份不一样的成绩单。

内向者的慢节奏是把双刃剑

“慢”通常都被大多数人理解为是一种缺陷,人们对“慢”也持有保留意见。《牛津词典》上对慢的解释是:“容易理解的、迟钝的、无趣的,学得费力的,冗长乏味的,懒散的,行动迟缓的。”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诸如此类的词语被用在自己身上,即使你是一个内向者,即使你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表现。

接触一个新环境,或者面对变化做出调整,内向者总是比外向者慢半拍。不管内向者如何努力,在“快”和“慢”之间似乎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内向者只能望“沟”兴叹。久而久之,内向者就会觉得:既然不能快,索性就慢工出细活吧。

确实,有些事情急不来,比如刺绣、丝画等精细手工制作,必须一步一步来完成,着急出不了细活、好活。在这里,“慢工出细活”包含着一种责任心强的积极心态,一个“细”字体现了工作的高标准,一个“慢”字意味着出成绩的一般规律。

但是,对“慢工出细活”的理解不能偏颇。生活中,有的人认为“细活”都是“慢”出来的;甚至把“慢”作为躲避工作的“护身符”、“挡箭牌”,认为“慢才是负责任的做法”。这种想法反映到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是办事不讲效率,作风拖拉,一天能完成的工作非要拖上三五天,一周能完成的工作非要用上十天半个月。

出现这些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是有内向者把时间与任务画了等号,认为时间到了任务就算完成,有了过程就有了成绩。这在表面上看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其实更是一个性格问题,说到底是对工作、对同事不负责任,久而久之,既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更养成了散漫、拖拉的坏作风。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讲质量、求精品,但也应该讲效率、重效益。该“慢”的时候一定要“慢工”,不能急于求成;能“快”的时候,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就应该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其实,“慢工”与“细活”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慢工”未必出“细活”,有些“细活”也未必出自“慢工”。

所以,内向者要意识到,在当下“快即是好”的消费文化中,加速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二天性。英国心理学家盖伊·克莱斯通认为:“我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迅速、省时及效率最大化的内在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与日俱增。”当人们抱怨自己很忙,分身乏术时,也许是在暗自得意:“瞧,我多么重要,我的精力多么充沛。”

而精力充沛常常被用在外向者的身上。然而,说到专注度和持久力,却是内向者更为突出。做事快更像是应激行为,慢却是一种从容操控。速度快体现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作为处事的态度更容易被外向型世界所接受。慢体现的是一种哲学,讲究的是效果和享受,这种对世界的理解方式更符合生活的本质。

相比快而言,慢是一种更迷人的生活节奏。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快带来的刺激感,只会为你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时,唯有从压力中解脱出来,才能摆脱压力。尝试放慢速度,达到“走慢些,欣赏沿途的美丽风景”的境界。

作为一种做事的形式,快慢本身没有对错而言,如果将速度快慢看成衡量成败的标准,那就错了,把事情最终做好做到完美才是最重要的。赛维特博士说:“什么都要比别人快的心理,将让我们陷入泥潭。”快未必带来成功,慢也不代表一事无成。

实际上,忽略快慢的问题,只看最后的结果,内向者因为慢反而能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取得让人赞叹的成绩。龟兔赛跑的例子,能很好地诠释乌龟虽然行事缓慢,却能凭借自己的“慢”成功地到达终点。

内向者必知:如果你习惯急事缓做,那就该规避拖延的行为,慢不要紧,只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是值得肯定的。内向者不要跟外向者比快慢。一件事情,开局阶段的快慢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做事最重要的是结果。试问,开局快和结局好,聪明人更能权衡出哪个对自己才最重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