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虽是国家人才库,但翰林们却都是无实际执掌的闲散京官。他们每年的工资只有百余两银子,养家糊口勉强可以,买房、买车那可想都不敢想,好在朝廷给他们分房。总之,翰林院是一个清水衙门,翰林们平时捞不到任何外快。
张之洞并不计较这些,他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可他是一个立场坚定,原则性强的公务员。初入官场,他凡事小心谨慎,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搞好人际关系。
编修工作其实很清闲,无非是编辑、撰写各类史料和文书,但就是这样一份清闲的工作,张之洞也做得格外认真,他一边认真阅览历朝历代的史书典籍,一边潜心学习各类文书文稿的写作方法。
久而久之,他的文史知识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每写一篇文稿,都会得到朝廷各部门同事的热切追捧和关注,他很快成了翰林一哥,不少人还主动找他做枪手,代写文书奏折。张之洞很乐意接这样的活,既可以提高他的文笔水平和人气,也可以融洽和同事们之间的关系,他乐此不疲。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张之洞依例参加庶吉士散馆考试。他的成绩如同他的名气一样水涨船高,被列为一等第一名,他再次火了一把。
● 媳妇没赶上美好时代
然而,仅仅过了一个月,他的心情就从兴奋的顶端跌进了万丈深渊。原来,他的结发妻子石氏病死了!石氏是张之洞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在过去的11年时间里,石氏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尽情尽责地做他的知音和贤内助。
那11年,他四处漂泊,人生失意,可石氏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这份执著和坚守令人动容。如今,张之洞刚刚出人头地,他们的日子会渐渐好过,可石氏却在这时撇下他和10岁的女儿,以及5岁的儿子永远离去,她没能赶上媳妇的美好时代。
张之洞的精神和心理受到了强烈地打击,中年不能承受丧妻之痛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他都无法从丧妻的悲痛中走出来。有道是没有了才知道什么是没有了,他一连作了17首诗来纪念亡妻,每写一首诗他都以泪和墨,悲伤满怀。然而,没有了就是没有了,他就是写再多的诗也白搭。
同治五年(1866年)四月,在参加翰林大考的过程中,张之洞的成绩就明显受到了情绪的影响,他竟然在考卷上漏写了一个字。封建科考答题漏字,可不像今天答题漏字只扣一分半分那么简单,就因为漏掉了一个字,张之洞的成绩居然滑落到第二等第三十二名!
谁都知道他成绩下滑的原因,谁都没有嘲笑他,但这样的成绩却动摇了张之洞对未来官场的信心。因为朝廷就是要通过这次大考,为第二年各地的会试选拔考官。张之洞考出这样的成绩,他还能往上走吗?他以前的所有努力岂不是白瞎了?
张之洞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他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的人,当他意识到沉痛和悲伤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了他的成绩乃至仕途的时候,就立即振作了起来。于是他收起悲伤,在石氏遗像前祷告:好了,爱妻,你安息吧,我不再那么消沉了,但在未来未知的日子里,我依然想你,但只把你留在心底。
你要一路走好,我也要出发了。干啥呢?基层挂职去!
● 基层挂职
同治六年(1867年)六月,朝廷派张之洞任浙江乡试副主考,正主考是一个名叫张光禄的四品京官。张之洞的名气早就盖过了张光禄,浙江的考生和名士听说当年的探花来主考,都倍感荣幸。对于朝廷的安排,张之洞也深感荣幸,他始终有这一种感悟:一个官员,如果没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历,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坐火箭升职的官员,倒是令人羡慕,但结果往往是升得有多高,摔得就有多狠! 在机关坐办公室固然舒坦,但你要是永远待在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整天看看报纸抽抽烟,上网聊天侃大山,那你就如青蛙一样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