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很明白这个道理,他一直都想到基层去锻炼,好在这次机会来了。
副主考的官位虽不大,却是一个肥美的差事。晚清政治腐败,贪污受贿风气愈演愈烈,考生们热衷托关系,走后门,送银子。而考官们两眼只盯着银子,谁的银子送得多,他们就给谁多加分。一场考试下来,他们怎么着也能捞到三五年的工资。
这是晚清科场不成文的潜规则,张之洞却拒绝这样的潜规则,他此行的目的不是捞钱,而是为国家招贤纳才,为自己培植势力。
张之洞为什么拒绝潜规则?因为通过胜保的例子,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当官只要和“贪”字有染,那么其下场就和乾隆朝的和珅一样。无论贪多贪少,哪怕你只贪一两银子,但“贪”都不是为官之道。
和珅把贪官做到了极致,他是一边玩命敛财,一边大肆弄权。最后,他是财产古今天下第一,权位登峰造极。谁不羡慕?谁不佩服?可就是这么一个又红又贪的极致贪官,最后却被嘉庆皇帝赐死,而他所有的财产也都被查抄。他不仅白忙活了一辈子,还落得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 做官规则与畅想
张之洞深刻地认识到了贪官的下场,自从步入官场那天起,他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铁的规则:这辈子,无论做多大的官,无论做什么官,都不要做贪官。做贪官,做不大,也做不长。和珅倒是个例外,但地球人都知道他的人生结局。有些贪官虽然不会一时倒下,但他们早晚会倒下,终究会倒下。他们倒下的姿势一定很难看,一定会被人踩、被人扁,然后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张之洞对官场规则的认知相当精准,后半生的官场生涯,他也是这么坚守的,他一直金枪不倒。而他的搭档张光禄却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小贪官。他已年近半百了,既没有升迁的机会,也没有发家的可能,于是想趁着这次机会大捞一把,然后颐养天年。
张光禄的这个想法,在当时是一种风尚。张之洞却不和他苟同,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发现和选拔人才,选拔自己喜欢的好门生,为自己培植势力。他想,我生下来就是要干大事的,我这辈子终究是大有可为的,我不可能一直待在翰林院,我一定会升官。升官是一件好事,但必须上面有人拉你,下面有人挺你。
目前,上面拉我的人有了,他们是慈禧姐姐、张之万老哥等。这几个人的力量足够强大,他们几乎可以撑起一个国,他们的国。但下面挺我的人却不多,我平时很少接触基层,也没有得力的下属,基础相对薄弱。而一个官员的口碑和威望却恰恰来自基层下属,我需要他们。
我的那些同事们倒是愿意挺我,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我的竞争对手。搞不好,他们会在我的背后给我穿小鞋,这帮人靠不住,也不靠谱!挺我的人,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我的下属,可我是一个七品官,谁是我的下属呢?谁愿意做我的下属呢?
好了,现在我有下属了,他们就是即将参加乡试的考生。他们虽是一介书生,百无一用,但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大清的希望和朝廷栋梁。除了这个,他们也是我张之洞的好门生,只要好好笼络他们,提携他们,做他们的恩人和导师,他们今后就是我的心腹和臂膀。
他们即使不能做我的心腹和臂膀,那最起码也是我的忠实粉丝。我决定什么,他们会在私下投票造势;我吆喝什么,他们会在现场热烈鼓掌。我选拔他们去了,他们就是我的好门生,我喜欢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