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举荐人才,招揽幕僚(3)

官场达人张之洞 作者:梁纪锋


“慈禧恳请您出山,我也恳请您出山。您一定要出山,别再解州宅下去了,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同时,也为了您,为了我。我初任封疆大吏,需要您在朝廷上支持帮助我……”

看了这封信,阎敬铭被张之洞的诚恳和厚爱深深地打动了。他为自己能和这位新晋巡抚共同拥有一位恩人贤师而百感交集,也为恩人贤师能有这样一位出色的门生而深感欣慰。蓦然间,他心中所有的不快和委屈都一扫而光,并欣然答应张之洞出山进京。

冥冥之中,他有一种预感:在不久的将来,这位新晋巡抚会和他团结一气,共创一翻大业。就因为他们政见一致,就因为他们师出一门。

● 传授做官秘籍

阎敬铭答应出山,令张之洞激动不已。不久,慈禧也依他所奏,下旨授阎敬铭为户部尚书。作为巡抚,张之洞还亲自向阎敬铭宣旨,阎敬铭感恩不尽。

进京之前,阎敬铭和张之洞进行过几番深谈。阎敬铭毕竟有着多年的封疆大吏工作经验和出色的理财能力,并且深得胡林翼的为官处事精要。出于报恩,也出于栽培,他把自己的从政经验和心得以及为官处事之道,尽情尽心地传授给了张之洞:

第一,为官一任,就要集中精力干几件有影响力的大事,不要在平凡的小事上磨蹭。大事整得越大,就越容易扬名立万,越容易得到权力中心的赏识和提拔。小事干得再多,也没人为你喝彩,也不值得喝彩。你就是累死,也是活该。

张之洞听了,心想:是啊,是啊,兢兢业业不如一鸣惊人。古往今来,绝大多数的臣子都是一辈子做平凡的小事,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纵然位极人臣,也成不了名臣。大臣和名臣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差之万里。站在朝堂上的每一个臣子,都可以称做大臣,但能够成为名臣的,却是凤毛麟角。我不仅要做大臣,而且要做大臣之中的名臣!

第二,干大事,就要干实业。大清王朝极度腐朽,各行各业极度落后,洋务实业却凸显了它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才在国内首开洋务实业。实践证明,他们的开办洋务实业是英明远见之举,而他们也都是干大事、干实事的朝廷柱石。

张之洞听了,心想:是啊,是啊,在国内开办洋务虽然存在巨大阻力,但此举却是富国强民之道,必将为后世子孙留下千秋伟业。我不是一直把曾国藩和恩师胡林翼当作为官处事的楷模吗?那就效仿他们大干一番实业,撑起这个朝廷吧。

第三,作为封疆大吏,就该组建自己的幕府和军队,招揽自己的幕僚和兵将。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之所以能够在朝中独树一帜,独当一面,且成就一番大业,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幕僚团队以及自成一系的军队。自古成就大事者,无一不靠众人扶持,少了他们,什么都干不成。

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组建幕府和军队,就是为了加强地方政权。精于权谋的慈禧,虽然老是对他们进行制衡,但并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因此,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在那个自由王国,建功立勋,从而成为一代名臣……

张之洞听了,心想:是啊,是啊,当官不仅要后台硬,还要根基深。后台再硬,早晚都有垮的一天,一旦垮掉,那就失去了依靠。而根基则不一样,它深深地扎根于土壤之中,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即使后台垮了,即使经历风雨、饱经风霜,它也能从一个个寒冬,挺到一个个春天里,进而唱响建功立勋的官场狂想曲。

● 如梦方醒,勾画蓝图

阎敬铭的为官心得和要诀,令张之洞如梦方醒。他渐渐觉得在京城当愤青的那套思想和做法已不合时宜了,当愤青虽然是一个正义凛然的角色,但正义凛然并不能够主宰一切,也未必能像曾国藩和恩师胡林翼那样建立不世之功。想要建立不世之功,就得改掉清流习气,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否则,个人的理想将会随着国家衰败的而埋葬。

每每提到曾国藩和胡林翼,张之洞心里便充满了崇敬。这几十年来,他一直把曾国藩和胡林翼当作自己做官处世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无穷大,他决定从山西巡抚任上开始,做一个曾国藩和胡林翼那样的一代名臣,甚至超越他们!

这既是张之洞做官的目标,也是他为自己勾画的官场蓝图。

阎敬铭进京担任户部尚书后,就把他的理财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查办了几起贪赃大案要案,还严肃了朝廷财政纪律,使朝廷财政工作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阎敬铭在紧抓财政工作的同时,还对张之洞的各项工作鼎力支持,只要是张之洞有财政减免、报销和拨款的需求,无论财政资金多么紧张,他都大开绿灯,尽己所能。

一年之后,阎敬铭走马上任军机大臣,他再度成为张之洞的坚强后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