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温州企业的土壤
在某种意义上,温州企业的发展在上述向度上找到了合理的方法论,并开始大面积带动温州中小企业的成长。
而诸如20年后奥康这样的大型温州私人企业终于出现,她的土壤正是星星点点的温州中小企业。
从历史流变上看,温州的中小企业分属集体所有、个体所有、合伙制,是混合型所有制。它们已在全市GDP中占到了最大份额。常态下的产业革命兴起时,人们都说企业“大的是好的”。今天信息革命兴起,又有“小的也是好的”的观点。小企业把物质劳动和经济决策统一于一身,利于萌发创新意识;而创新机制又接近生产单位,利于提高技术更新速度,争取市场先机。在温州,50万块钱就可以办个小企业。小企业数量众多,能吸纳分散于全社会的人才和资本,每个企业又是一个小学校,可以培养大批的企业家。既能实现经济增长,又能实现充分就业。
在企业形态上,温州经济的确做到了大小兼备,而温州又无疑生长出了一批民营大企业。国内大企业,规矩很多,等级森严,行动僵化,办事迟缓,形成路径依赖,很难改变。为避免这些弱点,温州竟然一开始就试图避免这样的制度困境,努力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的新途径。事实上,浙江其他地区的乡镇企业也带有“小全民”的负面影响。前几年也实行了体制改革,推行了股份合作制,社员自由持股,允许干部持大股。据调查,改革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全国市场欠景气时期,浙江的乡镇企业仍能保持稳定增长。但比之温州的原创性私营企业,它们的制度性不足仍然十分醒目。
浙江的国有大企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资产总量增加,在全省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但是由于资本密集型生产机构对劳动力需求较少,目前还需要精简人员,以利提高效益。
如此,温州企业形式的出现,为区域经济提供了新视野。大量的中小私营企业为下岗人员再就业提供机会,减少就业压力,而政府利用这个时机,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某种意义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经济的总体结构。所以,正如浙江省某领导人所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乃是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的外部条件。
这正是温州经济的生命力之所在。在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层面,温州经济是彻底意义上的老百姓经济、草根经济,在开放的市场意义上,温州经济是完全的竞争经济。温州老百姓自力更生求生存、求发展,多干少说,或者只干不说,用一种平常心埋头苦干,在一种不完备的、有某种风险的制度背景下,催生了温州经济和温州企业这两个重要的经济学命题。
事实上,如同其他地方遇到的阻力一样,温州经济也曾一度遇到姓资姓社、姓私姓公之争的干扰,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某地向中央告温州的状,称温州是“资本主义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温州人还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照旧实事求是、埋头苦干,这是温州的一个好传统。好传统不能丢,正是这样的传统,温州人似乎永远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已有的成功,只不过创造了一个新起点,但不能使之成为发展的终点。自我满足情绪发生之日也就是落后的开始之时。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地区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
这正是王振滔和他的奥康多年来行动的一个基本准则。
奥康的档案记录了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之后温州人当时的思考。
“温州已取得很大成绩,必须面向未来,必须面向国际,不但要参与国内的市场竞争,也要参与国际的市场竞争。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第143个正式成员国,除了一般WTO成员国所能享受的权利外,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将享受WTO各项协定规定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我国关税从31.5%降到14.5%,一般工业品从24.6%降到9.4%,从两位数降到一位数,信息技术降到0。今后将更多地允许外国货进入中国。我国也可利用同样的优惠条件,向100多个WTO的成员国出口商品。这表明:从此,我们将走向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王振滔2001年12月在公司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这是王振滔在当年年终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稿的一部分,他甚至如此说:温州过去在国内竞争中是很有力度的,今后要接受国际竞争的考验。必须主动地、有准备地接受这一考验。如果温州有更多的产品出口,可以给国家增加外汇收入,平衡我们的国际贸易,使我们放开门户不受损失,少受损失。加入WTO既不是一个陷阱,也不是免费午餐,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面对现实必须加紧工作,工作的总目标就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创新成为这个时候奥康的最大主题。王振滔提出了三大思路:
第一,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二次创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温州有过两次创业史,其中一次是纠正假冒伪劣行为,改进质量,取得信誉,值得称赞。今天,现有产品的现有技术又需进一步提高,使质量升级,成本降低,创造品牌,打进国际市场。为此要成立一个技术服务中心,开辟一个产品目录,更新生产技术,更上一层楼。奥康一直把产品质量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细节问题。对产品的质量要进行层层把关。
第二,树立创新意识,更新生产技术。创新能实现突破,技术能实现产业优化升级。为此,一定要大批引进与培育人才。当代市场上的商品竞赛同时又是技术科学的竞赛,而技术科学的竞赛又是人才的竞赛。温州工业,从个体经济起步,以家庭经营形式为主,有优点,也有弱点。优点是具有广泛的经济启动能力;弱点是,它被血缘关系所束缚,妨碍多方引用新的人才。为引入人才,必须向五湖四海开放。今后的经济将向知识经济演变,知识经济不是消灭物质,而是改进生产投入比例,把产品中的知识含量不断提高,把人力资本作为第一生产要素。
第三,积蓄力量,积极应对知识经济。知识经济,需要进行风险投资,开发高新技术,重点推广计算机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设计产品。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信息,发现商机,并利用机会去发展壮大自己的企业。
在奥康的发展史上,王振滔的这一次讲话显然具有多向价值。以此也可印证,温州人似乎比许多人看得要远,要超前。事实证明,从2001年开始,王振滔和他的奥康的确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奥康20年的发展历程,如果说2002年之前的14年是它们的积累阶段,那么,2002年之后,一直到2008年这6年,就是奥康发展的黄金时代。这6年,王振滔让他的奥康成为了中国人众所周知的品牌,也让世界各国的同行把奥康看成了一家有尊严的中国企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今天的奥康都是一家影响深远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