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可是人生中有很多东西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所以学会妥协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愿望无法满足的时候,不妨试着学会放弃。
为人处世中的争斗有很多种解决方式,“妥协”是其中的一种。可能有时候,“妥协”会被认为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其实“妥协”是非常务实、通达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的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伟大的思想家庄子曾讲过一个故事,一般钓鱼的人,扛着鱼竿,整天东游西荡,哪里都去,池边、河边、湖边,天天都能钓上一些小鱼小虾,热闹快活。可是有个渔翁却只去海边钓海鱼,他用的鱼钩大得像船锚,钓鱼的绳子粗得像水桶。他不屑于去钓那些小鱼虾,而是长年累月坐在海边的悬崖上垂钓,历经风霜雪雨,十年来一无所获,可他仍然坚定不移。不少人都觉得这个人很笨。可是没过多久,渔翁终于钓到一条大海鱼,鱼捞上岸后被分割开来,全国人都能享受这条鱼肉的鲜美,而且好长时间都没有吃完。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含义就是不争一时之长短,不计眼前得失,哪怕眼前吃点亏,但是要记得,大的收获必须付出长久的努力与等待。身处大千世界的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会面临着种种选择。如果这些机会和选择只是个人的事情,也许就好办多了。但现实往往不是如此,冲突、竞争,也时时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机会与选择。
“妥协”是双方或多方在某种条件下达成的共识,在解决问题上,它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出现之前,它却是最好的方法。
“妥协”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时,“妥协”可以立即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整补的机会。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妥协,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确实是这样,可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强者时,强者纵然得胜,也是损失不少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妥协。
“妥协”可以藉良好的时机,来扭转对你不利的劣势。对方提出妥协,表示他有力不从心之处,他也需要喘息,说不定他根本要放弃这场“战争”;如果是你提出,而他也愿意接受,并且同意你所提的条件,表示他也无心或无力继续这场“战争”,否则他是不大可能放弃胜利果实的。因此“妥协”可创造“和平”的时间和空间,而你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引导“敌我”态势的转变。
“妥协”可以维持自己最起码的“存在”。妥协常有附带条件,如果你是弱者,并且主动提出妥协,那么可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但却换得了“存在”;“存在”是一切的根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也许这种附带条件的妥协对你不公平,让你感到屈辱,但用屈辱换得存在,换得希望,相信也是值得的。
不过,“妥协”要看状况。要看你的大目标何在,也就是说,你不必把资源浪费在无益的争斗上,能妥协就妥协,不能妥协,放弃战斗也无不可。但若你争的本就是大目标,那么绝不可轻易妥协。
所以,当你觉得把路走绝了的时候,不妨退后一步,可能会发现一切都是海阔天空;心灰意冷的时候,转念一想,说不定会发现原来一切正在悄悄转向你所期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