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喜欢把自己的成绩挂在嘴边,逢人便夸耀自己如何能干,如何富有,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没有顾及当时的听者是不是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他们总以为夸夸其谈后就能得到别人的敬佩与欣赏,而事实上,很少有人愿意听你的得意之事,自我炫耀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擅长做事的人看到不会做事的人,很可能会揶揄他一番:“你的脑子不够用吗?”这话必定会让听话的人感到不愉快,而且对说话的人也不会有什么好感,甚至还会怀恨在心。
当我们在得意的时候,别人说不定正处于失意的状态,特别是在朋友面前,千万不要炫耀自己的得意,如果你只顾炫耀自己的得意事,对方就会疏远你,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一个朋友。所以,每逢开口说话,不管是什么内容,都要力避让别人产生自己被比下去的感觉。
有一天,高恒约了几个朋友到自己家里聚会,主要的目的是想借着热闹的气氛,让目前正处于低落状态的毛凯放松一点。
毛凯不久前因经营不力,没办法只得宣布破产,妻子也因为和他感情不和在闹离婚。他现在是内忧外患,不堪重负了。大多数人都知道毛凯目前的状况,因此都避免去触及与此有关的事。可是,其中一位酒一下肚,就口不择言了,又加上刚做生意赚了一大笔,忍不住就开始大谈他的捞钱经历和消费功夫,说到兴处还手舞足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让在场的人都感觉不舒服。
正处于失意中的毛凯更是面色难看,低头不语,一会儿去洗脸,一会儿去上厕所。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了。他跟送他走的高恒生气地说:“他再会赚钱也不必在我面前炫耀,这不是成心气我吗?!”
诚然,人在得意之时难免有张扬的欲望。但是谈论你的得意时,要注意场合和对象,你可以在演说的公开场合说,对你的员工谈,享受他们投给你的钦羡目光;也可以对你的家人谈,让他们以你为荣,但就是不能对失意的人谈,因为失意的人最脆弱,也最敏感。你无心的谈论在他听来可能充满了讽刺与嘲讽,让失意的人感受到你“瞧不起”他。
对于二三十岁的人来说,我们欠缺的是朋友,是贵人,你的炫耀只会让你失去更多的朋友。相反,如果我们能对失意的人多一点关心,说不定就会为自己赢得一份机遇。
刘墉在《股事名嘴换人做》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王经理、小张、小王、小邱等人一起炒股。刚开始的时候王经理每猜必中,所以其他人等把王经理奉若神明,大家一起向他看齐,王经理买什么,大家必跟定他。而王经理也因此故弄玄虚起来,说自己炒股获利完全得益于自己得天独厚的“第六感”。
可是,自从王经理在那次“演说”之后,每炒必亏,再也夸不了他的“第六感”了。这自然引起了众人的质疑。质疑的结果是:以小张为首的众人成立了炒股“自救会”,集众人智慧炒股。而失落的王经理这边,只有小邱一人对他的态度依然如故。当炒股“自救会”收盘高呼时,小邱独与王经理黯然神伤,当炒股“自救会”举行庆功宴时,小邱独与王经理吃便当。
其实小邱并不是为了曲意逢迎上级,而是正确地运用了人性的“善”与“恶”,因为他不想看到王经理的“孤独”。所以他得到王经理的信任与赏识,在王经理炒股因“血本无归,债台高筑”辞职后,成了下一任经理。
小邱的成功正是因为他运用了人性的善,懂得怎样安慰一个失意的人。而小张、小王之流只会于失意人前说自己得意之事——推广炒股“自救会”的成功之道,让王经理跟他们一起干。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只会让王经理更难过,因为这无异于将自己的正确选择“秀”给选择错的人看。
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去炫耀你的得意,特别是在失意者面前,应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失意者多点同情和理解,只有如此,你的得意才能持久,你的朋友才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