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你迈开人生梦想第一步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那么你就不会停步,你就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张艺谋就是这样。虽然《一个和八个》没有获得公映,并且遇到了封杀的局面,但是业界肯定了张艺谋等人的能力,他们没有停步,甚至在困难中依稀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这样,1984年的张艺谋,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筑梦。
1984年的中国,经过阵痛的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当我们真正地站在世界面前时,自豪感是那么地膨胀,许多人热血沸腾。是的,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太多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一年,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并且打破了金牌零的记录,一共拿了15枚金牌;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建国35周年的大庆,许多70后的人们第一次看到了盛大的阅兵式……这些无疑给刚刚度过十年动乱、恢复正常生活的人们,带来了万丈豪情,也为电影人带来了更多的激情和素材。
这一年,"第五代电影人"没有安于现状:吴子牛拍了《喋血黑谷》;田壮壮拍了《九月》和《猎场札撒》;张军钊拍了体育故事片《加油-中国队》;胡玫拍了反映军队女性生活的探索性故事片《女儿楼》……而作为第五代电影人代表人物的张艺谋和陈凯歌也在这一年开始合作,并且拍出了技惊四座的作品--《黄土地》。
如果说1983年拍摄的《一个和八个》还仅仅是第五代电影人的探索之作,那么随着《黄土地》的横空出世,他们绝对可以向全世界宣布:"第五代电影人"的梦想开始筑造,他们必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电影的最强音。同时,我们也大可将1984年作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分水岭,这个时期的电影已经从以谢晋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反思"文革"的所谓伤痕电影转变成以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为代表的"第五代电影人"开始执导的所谓思想探索电影。
如果将《一个和八个》比喻成为蹒跚学步的小孩子,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说《黄土地》已经高中毕业,准备迎接高考了。特别是在电影风格以及语言方面,已经形成了属于他们那一代的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其跨步之大,可见一斑!
《黄土地》的故事发生在天高地阔、气势磅礴的黄土高原。浊浪滚滚的黄河、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众多的中国元素、西北元素集中体现在这部电影中。加上人物命运的压抑悲怆,使得《黄土地》将电影中必备的一些元素如叙事、象征、隐喻等集于一体,也让我们通过影片对于西北黄土高原上一幕幕的人间戏剧以及难以描述的中国元素背后的那些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进行着深刻的反思。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部影片那种大色块和色觉强烈的摄影、西北黄土地的民俗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反思性叙事,让中国电影呈现了一种别样的风貌,也预示着第五代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感悟,从此掀开了中国电影界新的篇章。
中国电影革命的转折点有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师,而陈凯歌、张艺谋在《黄土地》上的会师是带有绝对的震撼力的,为今后的电影事业带来巨大的影响。
陈凯歌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其父陈怀铠是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曾经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共同策划和拍摄了京剧电影《野猪林》,造就了中国京剧题材电影的经典传世之作。而陈凯歌的母亲则是一位著名的电影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