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来自美国的快餐肯德基进入中国。平素里只有在年节才能吃上一次红烧鸡块的中国人,面对西式的炸鸡和面包沙拉,的确有太多的不习惯。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出于好奇排队去吃,但是也有很多人骂街,说坑人骗钱。东西方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鸡块儿上,作为第五代导演中代表人物的张艺谋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交了一次昂贵的学费。
张艺谋自打出道以来,从《一个和八个》到《红高粱》一直都是顺风顺水,获奖无数。但张艺谋不是神,他也会失败,何况刚刚坐上导演位置,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和体会。就在出演《古今大战秦俑情》的同时,张艺谋还为朋友执导了一部纯商业化的电影《代号美洲豹》,就是这部片子被张艺谋看作最为失败的电影。按照张艺谋的话就是:"影片《代号美洲豹》不成功,因为那不是我想拍的东西,是我为朋友而做的一件事,所以自此以后尽量避免拍自己不想拍的东西。"
在内容上,《代号美洲豹》太超前了。说是超前可能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大众的说法就是脱离观众。反恐这个话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多的是从9.11开始的,也是近年才流行起来的。早在1988年的中国,大家谈论的大多还是社会治安问题,至于"反恐"这个词离老百姓的生活太遥远了,放到电影中,大家看起来自会觉得不伦不类、不知所云。
我们从张艺谋获得赞誉的电影来看,大多都是农村题材,或者冲破旧势力的题材,形象点说是吃惯羊肉泡馍了,而一旦真正进了城市,要让他来顿法式大餐,那种无所适从,不知道刀叉如何使唤的问题就出来了。何况是这样一部纯商业的电影,特别面对香港程序化非常严重的商业片,更加显得无所适从。其实这些问题,张艺谋在此后的一系列城市电影中也显露无余。于是我们在这里可以探讨,一个导演自己的风格确定以后,他还是需要延续的,如果想要对自己的风格进行彻底的改变,那么所面临的痛苦可不是一粒芬必得就能解决的。即使你付出了再大的心血,再大的努力,并不是有成功的愿望就能是成功的。第五代电影人大多数面临着这些问题,他们也不可能各方面都成功。如何适应这个社会,适应电影观众的胃口,与如何坚持自己风格便成了一个非常矛盾的问题。
疼痛过后,张艺谋还要拍电影,因为要生存,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一部《红高粱》是不够的,他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展示自己,也希望自己能够攀上这个行业的高峰。就在《古今大战秦俑情》和《代号美洲豹》拍摄的过程中,张艺谋的团队也在搜索着好的剧本,于是刘恒的《伏羲伏羲》出现在张艺谋的面前,《菊豆》也就带着那股西北农村婆姨们所特有的略带着些许骚动的美丽,走入了我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