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施叔青:缅甸七日游(4)

明报:出入山河 作者:饶宗颐


缅甸境内,不少未完成的佛塔,可能是受十三世纪流行的警句作祟:"佛塔若完工、国必亡。"

佛教古都蒲甘 万塔之乡

"万塔之乡"的蒲甘,为此次缅甸文化寻踪的重点,古都依傍伊洛瓦底江的东岸,一○四四年,安那瓦塔(Anawratha)打败南方文化高的孟族,建立蒲甘王朝,统一缅甸,又传入小乘佛教,立为国教,安王向佛法鼎盛的Thaton国曼怒华国王借抄巴利文的佛教经书不果,派兵武力征服,用大象载回三十套经书、大批和尚、识刻经文的工匠艺人,连同曼怒华王一起掳回蒲甘,大兴土木,以后两百多年,在这仅有二十五平方里的土地,修建大小风格形状各异的佛塔、佛庙,极盛时期,数目高达四万座。

一直到十三世纪,蒙古入侵中国,建立元朝,蒲甘最后一个国王,拒绝拜见忽必烈汗,元派兵轻易占领蒲甘,忽必烈汗信奉喇嘛教,下令铁骑不准毁损蒲甘一塔一庙,缅人却为了抵抗蒙古入侵,拆毁庙宇建碉堡防御,自行破坏。

北方的掸族乘机而起,造成分裂局面,蒲甘佛教建筑历经天灾人祸,幸存约五千座。

这千年古都,至今沦为三万人口的小镇,几天盘旋古城,人烟不见,每一抬头,前后左右是佛塔古迹,连我这心中无佛的朝圣者,不免肃然起敬,匍匐前进。

佛教传入缅甸之前,缅人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敬畏历史人物悲悼死后所转化成的神鬼供信徒祭拜。小乘佛教的教规,信徒不得对佛祖有所相求,因此善男信女将心中所求,转向人所变的神鬼精灵,希望有求必应,我们从东城残存半堵墙入内,一兄一妹两个精灵,便是蒲甘的守门神。

古城的佛教建筑,材料为砖头和灰泥,有一类为僧侣聚集念经做功课的。称"支提",意即窟殿,旁边舍利塔因埋有佛陀或高僧遗骸,神圣不可攀登。

另一类供奉佛像的庙,缅语Ku,为洞穴之意,早期的庙受印度东北佛教寺庙的影响,围墙很厚.只有一个门,庙内幽暗如洞穴,光线从窗口射入,墙上璧画非点灯无法目睹,为孟族式建筑。

另一种比较晚期的庙宇,四面各有一个门,为一方形建筑,外有平台围绕,上面竖立覆钵或瓜型的尖塔,入口中央有一巨柱,支撑屋?结构,巨柱的四边,各立有巨大的佛像,庙内比早期光亮很多,阿南陀庙即为这类转型期建筑的代表杰作,在这以后发展纯粹缅甸式的庙宇,本土色彩浓厚,完全没有洞穴的痕迹,拱门向四面八方大开,门上的装饰不像印度寺庙以木头精雕细琢,而是用建材的石灰塑成火焰型图案,自成缅甸风格.镌刻的文字以缅文取代孟族文及巴利文。

一九七五年大地震,幸亏蒲甘没被夷为平地,考古队抢修工作于八一年完成。五千多座佛塔、寺庙中,最神圣的要属瑞西黄金塔,为缅甸典型佛塔形式,覆钵式的金塔,上有宝伞饰以宝石,建于安那瓦塔王统一缅甸之后,他力图使蒲甘成为小乘佛教的中心,四出乞求佛祖遗骸,为了决定地点埋藏圣齿、圣牙、及一尊云南翡翠佛像,他让那头从锡兰驮负圣齿的白象四处游走,停下来之处即为舍利塔建基之点。

安那瓦塔王筑好三层塔基,即被弑身亡,继位的国王于一○八九年完成瑞西黄金塔,缀饰大金塔四方的小佛塔,瓷片浮雕佛本生故事,平台上本来供有三十七个木雕的神鬼精灵,每年底信徒从缅甸各地前来进香,为全国重大节日,现辟有专庙供奉木雕精灵。

蒲甘最美的佛庙,非阿南陀寺莫属,肯济塔王听了八个从印度来化缘的和尚,口述喜马拉雅山洞穴静修庙宇而得到灵感,国王凭着和尚的想像,亲自画出建筑图,在炎热的蒲甘建盖了白皑皑的安那陀寺,此庙象征佛陀无止境的智慧,下边基座为印度佛庙常见,上面覆?式金塔,拾极登上白塔顶,蒲甘尽在眼底,二月如初夏的阳光,披盖着无数形状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佛塔,闪耀暗淡的辉煌,昔日蒲甘香火鼎盛的风光,实在无以想象。

走遍佛塔之都,最特出的要数曼怒华庙,这位被掳的孟族王,生怕转世为奴,倾其所有,于一○五九年盖了这座庙以积公德,三尊过大的佛像置身窄小挤迫的庙内,象征阶下囚的曼怒华抑?窒息的囚犯生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