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关村到华尔街有多远

用时间换空间 作者:孟燃


如果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样的交换是让人满意的。遗憾的是,你做很多事,却无法让生活发生质的变化。没有比对生活失去掌控更让人伤心的事了。慢慢偏离最初的方向,分不清向前还是向后,仿若身处无尽的黑暗当中。

某天,我在更新公司网站的时候,顺便查看自己的电子邮箱,意外发现一封师兄的来信。这位师兄大我两届,我大一进校之后就认识了他,那会儿他读大三,是学金融的。他跟我们一起学了一门课,为的是修一个跨专业的学分。

师兄专业成绩好,英语也学得好,连续拿了四年一等奖学金,还考了注册会计师。大四那年,他跟众多毕业生一样四处投简历、找工作,很快就得到了幸运之神的青睐,国内的一家大银行人力资源表示很看好他,三轮面试之后,HR暗示他,这个职位非他莫属,让他等待答复。一向聪明的师兄在关键时刻犯了傻,他就真的回校等答复了。一周,两周,一个月。

老师问他,你跟银行签约了吗?师兄说,还没有,他们让我等答复。老师说,傻小子,干等着不是办法,要主动去问。师兄打电话给那边HR,HR用惯用的外交辞令说,耐心等一下,我们是大机构,大型招聘,不能这么快给你答复。于是,师兄继续等。

天晓得这个一贯聪明的人怎么会在这样紧要的关头犯糊涂。银行不回话,他就一直等。期间,有一些单位要录用他,师兄都骄傲地推掉了,甚至“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都表示出了意向,愿意让他过去做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生,师兄推掉了。他盲目又固执地相信,那家银行一定会用他。就这样,一直等,一直等。过了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同学们陆陆续续都签了合同去单位报到,师兄终于按捺不住,给银行的HR打电话询问入职的事。

结果,你肯定已经猜到了。师兄被人挤掉了。木已成舟,HR干脆十分坦率地对师兄说,小伙子,我们真的很想录用你的,但是,真的很抱歉,内部有位高管的孩子正好是你的竞争对手……招聘的黑暗,兜头袭来。

以师兄那么好的条件,他还是能够找到次一点的工作的。但是,他觉得自己太憋屈,太丢分儿。他已经跟家里人说,自己要进大银行工作的,这几乎在他故乡的村庄已经传开了。在这样的时候告诉别人自己被挤掉了,面子放哪里?

那会儿,我不过是个大二的学生,沉迷网游和恋爱,对他的境遇丝毫不能感同身受。回想起来,我毕业后的处境跟他何其相似。

师兄就那样,在愤世嫉俗中走完了毕业前的时光。老师和同学都替他惋惜,也劝他先生存、再发展,先进一个小机构挣份工资。他坚定地说,不行,我要出国,离开这个毫无公正可言的体制。

后来,这个人就人间蒸发了。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下落,甚至有人揣测他该不会是寻了短见了吧。再后来,人们忙自己的事,几乎忘却了这个人。被记住的,永远是成功者。人们是不屑为loser悼念的。

那天,我在邮箱里看到他发来的邮件,非常吃惊。我怀疑是自己看错了,或是碰巧有人用同样的名字发垃圾邮件给我。可是,我打开邮件之后,确定这是师兄发给我的。

毕业之后,师兄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出国上面。他下定决心要进哈佛商学院,不管有多难。师兄是典型的“穷二代”,来自偏远山区,家里无法给他任何出国留学所需的费用。所以,他必须争取到全额奖学金,还要挣出办理出国手续等相关的一切费用。因为在大机构受了一次打击,师兄开始痛恨大公司。他进入一家很小的民办财务公司,主营垫资、报税、做账等业务。其实,里面很“黑”的。师兄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并没有得到老板的青睐。但是,师兄专业底子过硬,上手非常快,没过多久就能像一个老会计一样,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神奇”的账本。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一样,帮人减免税金,争取利润最大化。

其实,这些东西属于见不得光的潜规则。很多盛气凌人的毕业生是不屑去做的,也不敢去做。可是,那时的师兄就像一头受了伤的困兽,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激发出无量的潜能,他把所有学到的知识全部发挥出来,没学过的也积极去补课,很快就能驾驭各种各样的财务问题。财务公司的老板认定他是块宝,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甚至同意他自由安排工作时间——这样师兄就能自主安排时间学习出国留学要准备的东西。

两年时间,漫长而短促。师兄几乎是用一种“变态”的方式争分夺秒学知识、挣钱的。实际做账跟书本知识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了这两年工作打底,他对自己以前学到的东西也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他结合自己遇到的问题,写出了几篇有独到见地的paper,对的,是用英文写的,作为留学奖学金申请材料的一部分。他在煎熬中向远方的哈佛招手,他每天每夜都期待自己站在华尔街的街头,跟金融大鳄们过招。

师兄的邮件,是在哈佛的学生宿舍里写的。他出国前见了几个校友,也听说了我出国遇挫的事,所以,特意给我写封邮件,鼓励我不要放弃。对于自己经历的描述,他写得云淡风轻。但是,他特别提醒我说,如果你有出国的理想,那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即便你不想出国了,也一定要有其他的什么目标,为之奋斗,否则,青春很快就会用完。

他说:“那一年的‘滑铁卢’真的让我元气大伤。我原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我的所有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不料,命运跟我开了个大玩笑。没有比对生活失去掌控更让人伤心的事了。慢慢偏离最初的方向,分不清向前还是向后,仿若身处无尽的黑暗当中。但是,当我明确了出国这个目标之后,我身上有了使不完的力气,我愿意为了这个目标拼掉最后一口气。当我坐着飞机飞向梦想中的哈佛的时候,我的信仰又回来了,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

师兄的电子邮件像一针兴奋剂,让死气沉沉的我重新焕发出神彩。我很惭愧,我当初想出国,不过是为了逃避国内的竞争压力,想去国外混个文凭。师兄那样的才是真正为了深造的。但是,师兄说了,我必须有个目标。我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想,我的目标是“幸福”。可是,幸福又是那么形而上的东西,那只是一种心灵感受,人不能靠感受活着,总得有点儿实打实的物质基础。那么,我需要把幸福这个目标量化、物化。前思后想之后,我给师兄写了回信,说:“哥,听你的话,我会努力活着,别的不敢说,等你以后回北京发展的话,一定让你睡在我的大房子里,开着我的车,咱哥俩好好爽一爽!”

奋斗进行时

1不用过分迷恋“美国梦”,任何“梦”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行动力和打不垮的毅力。我不相信,一个在自己国家苟且度日的人到了其他国家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强者,而一个真正的强者,到了任何环境都能战胜自己,实现价值。

2我一直喜欢看人物传记、励志故事,因为那些人总能给人信心和勇气。面对他们,就像面对镜子,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有个朋友是“老愤青”罗永浩的铁杆粉丝,他对我说:“罗永浩那些语录,我也能说。罗永浩出的书,我也能写。为什么我就不能像罗永浩一样出名呢?”我反问他:“罗永浩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背三个月英文单词,你能么?”他哑口无言了。这就是差距。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人物光鲜亮丽的表面,总要多看看他们成长的轨迹,挖掘每一个细节,看他们究竟如何一步一步走到成功的位置上的。如果你真的能够如数做到,十有八九也会成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