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别怕跟班,关键是跟谁的班

用时间换空间 作者:孟燃


出来混,能打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跟对人。是否接受那份工作,除了要考虑薪资待遇、发展空间外,老板为人如何也是你需要认真考虑的。

第一笔买卖成交之后,我并没有着急做第二笔。老板不断催问我,有没有联系到新的客户,我说,在联系。其实,我心里暗自骂:你这种没信誉的老板,我为什么给你卖命?

我抓紧时间投简历找工作,于是,我迎来了下一位老板,也是我生命中最应该感谢的贵人。

我是无意间闯进日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的,点开之后就再也关不上了。虽然我对网站的运营、设计不是十分精通,但是好歹我也做了这么久的“频道主管”,还是能够鉴别网站质量好坏的。那个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是网站做得很考究,看得出来是用心在做。新闻更新非常快,每个栏目都在定期定时更新。毫不夸张地说,信息量不亚于搜狐、雅虎那些门户网站。

门户网站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为了寻求点击量而故意搞一些恶俗的噱头、没营养的东西放在页面上,但是,日昇的网站,打开之后全是实打实的“干货”,涉及到财经、人文的文章,都非常有分量,每一个标题都吸引我点开看一看。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研究这个网站,以及这个公司,然后,在距离下班还有五分钟的时候,认认真真给这个公司的老总写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我的敬佩。在电邮的最后,我说,我希望能有机会去公司工作。

现在想起来,自己当时还是有点风险的。因为公司网站上并没有介绍太多公司主营的项目,更像一个新闻网站。我被网站内容吸引,进而渴望去公司工作,这其实是比较单纯幼稚的想法。就好比喜欢用QQ聊天,就觉得去腾讯公司上班很好,却对网络公司的工作没有客观的认识。我当时,确实犯了这样一个错误。好在,我误打误撞,遇到了一位好老板。

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了张总的电话。我完全没有想到他会亲自打电话给我,他喊我名字的时候,我脑子还有点发懵。他说:“你是孟燃吧,欢迎你有空到我们公司来坐坐。”非常有磁性的男中音,话又讲得很客气,让我这个屡次求职受挫的人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说:“张总您好,很冒昧就给您写了封电子邮件,我是觉得您公司的网站做得太好了!”

“我替我网站编辑谢谢你!”张总十分客气。

“您看,我什么时间过去合适,会不会打扰您?”我试探性地问“面试”的事。

他说:“明天行么?我后天就要出差了。”

我说:“好,没问题。我明天上午十点准时到公司。”

“那好,你过来吧。”

挂了电话,我还没回过神儿来。这是我求职以来遇到的最轻松的预约。一点儿不像面试约见电话,倒像是普通朋友相约吃饭。可能,这种感觉就是投缘吧。我还没见过张总,但是,通过他公司网站的建设,和公司主页上对他个人不太多的介绍,足以让我对这位老板产生好奇和好感。张总山东人,行伍出身,18岁当兵。要知道,中国多少大企业的高层都是军人出身啊,任正非、张瑞敏、任志强……难怪网站做得那么简洁,内容那么扎实,这都是实干作风,不玩虚的,我喜欢!于是,带着几分盲目的崇拜,我期待着面试的到来。

第二天一早,我跟公司管考勤的人打了招呼,说有要紧的事请一天假,然后就去了张总的公司。公司在六里桥靠近北京西站的位置,也是在住宅楼里。那会儿,还没有严格禁止民用住宅出租做商用,所以,那栋楼里有很多小公司。我按照网站地址找到公司大门的时候,刚好旁边一家公司运货,他们好像是搞绿色蔬菜种植的,竟然弄了几箱子大葱,吭哧吭哧地往里搬。

进门之后,我发现公司使用的是非常大的三室一厅,估计至少有120平米吧。客厅部分用格子间隔板,做成很规整的办公区域,有四个男孩子像“田字格”一样坐在一起,非常认真地工作,并没有多看我一样。给我开门的是位大姐,比较和气,说:“你是孟燃吧,张总在里面等你。”

张总的办公室,就是三居中的主卧室,朝南。落地窗前放一张老板桌,后面坐着膀大腰圆的张总,看得出来,曾经玉树临风的“兵哥哥”已经很久不锻炼,开始发福了,但是精神状态很好。细算起来,他比我大11岁,不到一轮。

我还在犹豫如何开口,张总先说活了:“小伙子很精神嘛,挺胸抬头收小腹,先站个军姿给我看看。军训怎么训的?”

我也干脆投其所好,打个立正说:“新兵孟燃前来报到!”

这种面试很滑稽,但是,却对我的路子。我忽然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山东人实在,会做生意,有股狠劲儿,而当兵出身的张总带着那么一股正气。虽然身体开始发福,但是眉宇之间依然有股英气。不怒自威,我对他有“归顺”的愿望,却也不敢过分亲近。我想,我是被这种气场征服了吧。

那是一次不太正规的面试,张总问我更多的是个人问题,大学怎么念的,交女朋友了没有,为什么要留在北京,之前工作都做些什么,以及工作业绩怎么样。我也没隐瞒,把自己一连串的倒霉遭遇一股脑儿倒了出来。我已经很久没倾诉了,我完全没把这当成一次面试,就觉得这位“老大”很吸引我,我愿意跟他混。我老老实实有一说一,开诚布公跟他说,远远强过跟他拐弯抹角兜圈子。如果我们在相识的最初就撒谎“装蒜”,那么,以后就根本无法坦诚相待。当时,我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

张总挺新潮,跟我之间没有代沟。他听完我的遭遇,呵呵笑着说:“小伙子,实在人,我喜欢。我招员工,能力在其次,关键看人品。能力差点,经验少点,我可以慢慢教你。可是如果人品不好,我管不了,那就把我整个公司气氛搞砸了。我可不乐意。”

“那么,我在这儿的主要工作做什么呢?”我问。

“给我打下手,跟我做生意。目前我做煤炭,以后可能是农业用地,或是什么其他的项目。想求安稳,就别跟我了。想出来混,在我这儿应该不错。”

“那好,我就跟您混了。”

奋斗进行时

1除了一些可以以数字考核工作业绩的领域,大多数老总永远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人才。因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能力越强,他的想法也就会越多,老总就越难驾驭,雇佣的花费也就越大。对绝大多数的主管或者总裁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有太多想法的人才,而是可以最大限度完成自己想法的员工。他们心中的好员工的形象,应该是一颗拧到哪儿都可以发生作用、起到效果的螺丝钉。命令与服从是如今这个写字楼林立的钢筋混凝土森林中浅显易见的生存法则之一。

2一个熟悉你的能力并且能善加运用,可以使你得到锻炼和发展的主管或者老总,就如同大熊猫一般可贵。如果能够遇到这样一位上司,那么请你暂时抛开一切眼前利益,大胆地跟他走吧。如果你们之间还能建立起一点私交的话,对你今后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大多数公司的主管们都不在乎员工,他们只是需要员工,如果你有更加长远的打算和规划的话,那么,除了考虑薪金、福利之外,请你也把自己的上司列在其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