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学习老板好榜样

用时间换空间 作者:孟燃


经营有方,管理有术,小事不较真,大事不糊涂,这样的老板就算是很成功的老板,也是值得跟随的老板。

我觉得,进入职场,看一些“职场秘籍”之类的工具书是有必要的,你需要用这些理论知识打底,为你即将投入的职场竞技进行预热。除此之外,你更要跟着一个现实中活生生的人去学习,听他给你讲述职场的各种明规则和潜规则,分析各种得失,帮着你权衡利弊,进行进退取舍的分析。如果一入职场你就可以遇到这样的高人指点,你可以少走无数的弯路。如果你没这么幸运,就得多花心思自己去悟——年轻人的悟性往往是不够的,所以要花费很多时间。

其实,幸运的人往往是很少的,没有人会在脑门儿上贴条说,他就是你最合适的进门师傅,可以带着你。这个人必须你主动去找,有什么不懂的不明白的你要主动去问。问多了,你就会知道,谁可以当你的进门师傅,谁愿意给你指路,谁又会对你的成长不利。江湖上的武林高手都是主动拜师学艺的,像江南七怪那种追上门来要收郭靖做徒弟的师傅,很少很少。

我进入信息公司之后,慢慢悟出了“拜师”的重要性。我看了很多“助理须知”、“秘书实务”之类的东西,照葫芦画瓢地去做。大约过了一个月,张总说:“孟燃,我觉得你进步挺快,看得出来下功夫了。”

我说:“张总,我专业不是学这个的,不知道怎么当助理,所以就笨鸟先飞,看了些书。但是还有很多地方不清楚,不明白,您得多指教。我哪里做的不对,您就使劲儿批评。”

“态度不错嘛,这样的年轻人我喜欢。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学。我看得出来,你挺聪明,也好学。以前你主持的那个高尔夫网站的频道,我也看了,还不错。”

我在心里暗自流汗。说实话,那个网站我没怎么好好做,因为不喜欢,所以粗略应付了一下,如果我努力,我会做得更好。我接着张总的话说:“如果现在让我做,我会做得更好。因为最近跟公司这几个编辑学了不少东西,他们把公司的网站建得非常好。”

“那当然!”张总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我不敢说是最早建立公司网站的老板,但是我敢说我是建立公司网站最认真的老板,你信不信?”

“我信!”

“知不知道我是怎么起家的?”张总一脸神秘,卖了个关子。

“您给我说说吧,我特好奇!”

“嘿嘿,以后慢慢告诉你吧。反正,年轻人,告诉你一句话,这个时代,信息是值钱的。互联网又是承载信息最快捷的载体。公司经营得好不好,跟老板的战略眼光有密切关系。而老板的战略眼光,必须来源于信息。所以,你们应该乘着互联网的东风,畅游在信息的海洋里,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敏锐地找到那些对于你个人最有利的信息,而不是整天泡着玩神秘BBS,搞什么网络游戏,那些都没用。你要是职业玩家,能靠这赚钱买房也行。问题是,你不行,对吧?”

我红着脸点点头。

关于张总的经历,我是在跟同事们闲聊的时候,一点一滴拼凑起来的。当然,有时候张总会叫我喝顿小酒,酒劲儿上来,他一高兴,也会给我讲讲他的故事。虽然算不上惊天动地的传奇,但是,同样作为“北漂”,同样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我觉得他的故事对我特别有借鉴意义。

张总来自山东的农村,18岁高中毕业那年,没考大学,而是选择了当兵。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他还跟爸爸一起燕子衔泥似的收集了很多砖头、木材,在村子里离他家不远的地方给自己盖了两间小平房。张总的父亲说,等他当兵复原回来,在村里娶媳妇用。

后来,张总给部队老首长做警卫,因为为人老实肯干,深得首长的赏识和信任。老首长甚至说,要是自己再多一个女儿,肯定招他做女婿。当了几年警卫之后,老首长让张总考军校,读大学。张总起初并不愿意,但是首长以下命令的方式让他去考。大学里,张总学了计算机,当时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大学毕业之后他回部队,成为“高科技人才”。

那时是1996年,中国的互联网刚刚呈抬头之势,马云办了“中国黄页”,还让《人民日报》上了网。张总是个特别新潮的人,立刻向自己所在的部门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虽然身在军营,不能像马云一样到互联网的大海中搏击一下,但是张总没有眼睁睁看着这个大好的机会从身边溜走,他写出了几篇高质量的文章,分析互联网在中国乃至世界可能造成的影响,还动手做了一个小型网站,便于上级领导们浏览新闻、掌握信息。那个时候,据官方统计,全中国的网民不过10万。1996年后的三年,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先后出现,信息越来越多,网民数量激增,到了1999年,网站甚至可以自行编译国外网站上的新闻。而张总创办的那个小网站,已经成为部队领导们“离不开”的信息平台,很多首长都知道,那个“姓张的警卫员很厉害”。

张总经常感慨说:“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当年骂我、让我回去上学的老首长!”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张总的前瞻性。因为当年老领导让他去学习管理,而他被新兴的计算机所吸引,在别人还弄不清楚计算机、互联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就一脚踏上了那条“贼船”。虽然张总没有用互联网淘金,但是这为他以后的事业发展铺下了一条平坦之路。后来,他买房产、开公司,都跟那个网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后来自己做生意,很多机缘巧合都源自那个网站。而那个网站,也恰恰就是吸引我过来为他打工的原因。

张总曾对我说:“如果这件事你喜欢,就扎扎实实把它做好,做到极致,不要管能否给你带来利益;当你真的做好了,利益自然就会到来,这就是水到渠成。你看早年那些富翁,中国的外国的都算上,都是苦孩子出身,没有谁能够预料到30年之后自己身价上亿。他们都是兢兢业业做好手头的工作,专注地把一个领域吃透,当他成为这个领域中的标兵时,财富就会滚滚而来了。”

我被他说得热血沸腾,禁不住问道:“我也很想在一个领域内有建树,可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怎么办?”

张总想了想说:“那就多尝试,多开眼界,多找机会。撞几次南墙,或者掉几次陷阱,你慢慢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依照你的个性来看,做生意可能会比做技术好,因为做生意可以锻炼你的性格,同时增长技能;只做技术的话,只能混资格,拿工资,这不是一个志在四方的男孩子应该选择的道路。这年头,谁能靠死工资买房子呢?”

这是张总第一次跟我提买房子的话题。我被他撩拨得“春心荡漾”,恨不得很快就跟他冲进商战的战场,杀他几个回合。

奋斗进行时

1越是富有越是贪恋不止。害怕失去,反倒不如一无所有来得轻快来得洒脱。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时候,人就会变得一往无前,无畏无惧,然后就会变得很强大。这种观点在职场上算是一个很有分量的成功要素,结合兵法来讲,这就是背水一战。当时,我没有积蓄,没有经验,有的就是这样一股“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魄力。

2很多年轻人心气高,进入职场之后,对自己的上司、老板会用一种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发现他们的缺点之后,就会过分夸大这个缺点,怎么看他都觉得不顺眼,心里念叨“这样的人怎么能当我的boss”,恨不得“取而代之”。这就是一种不够成熟的表现。你该换个角度想,他为什么能够登上那个位置?他的长处是什么?有什么优点是你值得学习借鉴的?即便你真的要取而代之,也得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