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是罗列问题,要学着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障碍物摆在你面前,你若被它吓住,那就只能后退。你若调动所有力量把它搬走,你就能够顺畅前行,看到前方更好的风景。
纸里包不住火,我被世界500强辞退的事终究还是被父母猜出了。好在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我老老实实告诉老妈:“我现在在一家民营的信息公司做总经理助理,一切都好。”
我做好了挨批的准备,我妈却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只是说:“千万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工作没了还可以再找,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告诉家里啊!”
我不能告诉她,我最惨的时候被房东指着鼻子骂。我只能说,我很好,新工作很有发展前途,新老板对我很好,新同事彼此之间很和谐。
我妈说:“孟燃,我跟你爸商量之后,在家给你买了套小房子。”
“啊?你们又要我回去啊?”我着急了。
“我们没有催你回来的意思。这两年房价涨得很快,我们想,你以后早晚都是要娶妻生子的,房子很重要,我们先给你买个小的,以后可以卖了换大的,或者,卖掉它给你在北京交首付贷款买个房子。”这是我妈,一个家庭主妇,最简单的理财观。
“妈,你们就别操心了,我自己能挣钱买房!”我嘴硬这么说,其实心里挺心虚的。
“反正房子已经买了,我们的钱不太够,跟你舅舅借了一些。我和你爸爸慢慢还给他,这比向银行贷款划算。家里你就不要担心了。你在北京好好工作,别心急,别浮躁。”
挂了电话,我在办公室里好一阵百感交集。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这个儿子让他们操了多少心。上学时担心我考不上大学,大学毕业担心我找不到工作,现在又要为我娶妻生子买房子操心,倾其所有,拿出养老的积蓄。不知道是谁最先发明“啃老”这个词儿的,真是说到了我们这代人的心坎里了。
80后的人总抱怨说,自己赶上了大学扩招,就业困难,房价上涨,这些倒霉事儿全让我们撞上了,我们成了时代的牺牲品。可是,平心而论,我们的父母就不“倒霉”吗?他们赶上的时代变迁更为巨大,很多人,原本是出类拔萃的学生,硬是被剥夺了上大学的资格;有些人应该读书学知识成为“劳心者”的,却因为某些历史问题政治问题变成“劳力者”;他们终于成家立业了,政策又让他们“只生一个”,连生儿育女的权利都白白“贡献”了出去。后来,他们的独苗长大了,又出去上学、工作离开他们,不能在他们身边尽孝,他们供奉着老的,挂牵着小的,独守寂寞,还要把自己辛苦积攒下的“棺材本”拿出来给孩子们买房,甚至为孙子辈操心……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心如刀绞。我们总是抱怨80后成了时代的牺牲品,其实,上一辈人的生活也是艰难无比。他们比我们失去的更多,比我们得到的更少。他们年轻的时候,哪有抽水马桶、豪华大床,很多都是挤在狭小简陋的平房里三代同堂。我的童年,就居住在地震之后盖的简易房里,直到上了小学才搬进楼房。他们却很少抱怨生活,感慨生不逢时,他们比我们更懂得知足常乐,更懂得感恩回报。
若不是父母在家乡帮我买了小房子,我还想不到在北京买房——现在看来,我的思维局限实在太大了,而且胆子太小。当时,我全部存款不到两万块钱,那是我省吃俭用攒下的。而北京的房价,已经开始蹿升了。
回想起来,较之广州、上海,北京房价上涨是略晚的。2004年之前,有钱人都扎堆去南方买房,2004年之后,人们醒过神儿来——哇塞,北京的房子好便宜哦!于是,一窝蜂地,大家全涌入北京,抢大户型、豪宅,致使很多楼盘原定的最高售价都成了开盘价!有些楼盘,原定开盘价1万,转眼就变成了2万,平均每平米涨价2000块太正常了。而且,2004年之前,人们只认“小房子”,小户型特别好卖,大户型、豪宅的价格上不去。2004年后,人们的居住观念忽然发生了改变,都渴望过更国际化、更舒服的生活,人们对房产的需求,从首次置业型需求,转向了改善性需求。所以,2004年那些卖不出去的大房子,忽然就成了2005年的抢手货。
转过头来看,2005年,我错过了一个在北京买房子的好机会。那一年,5月份之前房价猛涨了一下,然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住房价格的措施,房价涨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8月份之后就保持了一个平稳的势头。算起来,我爸妈在老家给我买房的时候,我最应该的,是用那笔钱在北京买个小房子。但是,我没敢提,爸妈也没想那么远。
倒是张总给我提了醒。当时,他出手在中关村e世界买了两个商铺。我陪着他跑前跑后办手续,没少向他学习买房的知识。张总说:“孟燃,既然要扎根在北京,就得抓紧买房子啊!”
“我可买不起,呵呵。”我惭愧地说。
“买不起?买不起也得买!”张总似笑非笑地说,“你看房价,就跟弹簧似的,懂吗?上面现在摁着呢,它不会往上涨。说不定哪天,上面的手稍微松一松,房价立马就出现报复性反弹,你信不信?眼看2008年就奥运了,都憋着劲儿呢,到时候房租都得翻番,还别说房价了!”
“可是,我真买不起啊。爸妈刚给我在老家买了个小房子,钱都花光了。我这刚参加工作,也没啥积蓄。”
“让我涨工资是吧?”张总笑呵呵地说。
“不不不,真不是那个意思……张总,我只是实话实说,真买不起。”
“你呀!”张总叹了口气,接着说,“知道穷人跟富人差在哪儿么?”
“哪儿?”
“这儿,”张总拍拍脑袋,“思维方式。”
“您是要说我没出息吧?”我脸红。
“没出息是老辈人骂小辈人的话。我不骂你,我只是提醒你。你不能总想自己买不起,你要换个方向,问自己,怎样才能买得起呢?掉个个儿,人生方向就不同了,防御型变成进攻型。你得明白一个道理,财富不会自己朝你走过来,你得朝它主动走过去!懂么?”
我似懂非懂地望着张总,希望他多说些。
“这么跟你说吧。我刚到北京之后,第一次坐地铁,觉得太神奇了,于是我坐在1号线里来来回回从头到尾坐了无数遍。一边坐地铁我一边想,北京真好,我一定要留下,绝对不回老家种地。以后,我上军校,做职业军人,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还有,我第一次开车,觉得太过瘾了,我就对自己说,30岁之前我一定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结果,不到30岁,我就有车了。我24岁的时候住集体宿舍,我对自己说,下一个本命年自己要有大房子。结果,没到本命年,我也有房子了。所以,我说你,你必须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引导,勇敢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说什么‘买不起’之类的丧气话。”
张总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如果说,以前我只是一只趴在玻璃窗上向往光明而不得出路的苍蝇的话,从那儿以后,我就离开了玻璃窗,飞起来,努力寻找着出路。没错,财富就在那里,它不会朝你走过来,你只能自己走过去。如果你连这点儿自信都没有,那就只能永远与财富两两相望、不得交会了。
奋斗进行时
1小到买一部手机、一台单反相机,大到买一辆汽车、一栋房子,我们都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想“我怎样才能买”,这样才能激发你的财富灵感,努力去挣钱。大名鼎鼎的分众传媒老总江南春,当年就是为了偿还几百块钱的债务,才想尽办法打工挣钱,后来误打误撞进入广告圈,进而成为业界明星。可见,给困难迎头痛击你才能战胜困难夺得胜利,否则,你就永远被困难嘲笑,成为被动生活的人。
2有些人,因为自己买不起,进而产生“仇富”心理,憎恨那些比自己富有的人。这样的“酸葡萄”心理最好尽早去掉,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越利于你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有人投胎就是“富二代”,这个你比不了。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一切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人生就像自助餐,各种美味都在你的眼前,你吃什么都可以,关键的问题在于:你要自己动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