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有富人,也有穷人。有开宝马车的,也有骑自行车的。看着别人的名牌轿车,很多人就产生了一种不平衡的心理,凭什么他比我富?那些富人,不管是那些通过努力得到上好生活条件的,还是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暴利的,他们都看着不顺眼。这种不平衡的心理,使得他们产生攀比心理:如果我跟他一样做,能得到跟他一样的东西!或者他们想:他们得到的我一定也能得到。于是他们也通过不正当手段去得到那些金钱。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北京某一个卫校,有一个学生张某。他出身在农民家庭,从小就很乖巧,而且学习用功,最大的心愿就是跳出龙门,将来有个好的发展。考入北京这所卫校以后,张某天天看着周围一些同学吃好的、穿好的,心生羡慕,一心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件名牌衣服,而自己的生活条件又不允许,这让他既自卑又烦恼。
有一天,张某在聊天中意外得知同学李某的存折号码,因攀比滋生的欲望终于将他引向了犯罪。
之后的一天,张某趁其所居住宿舍无人之机,用开瓶器撬开同室李某的抽屉,从中盗窃中国工商银行活期存折一个(内有人民币1800元)、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卡一张及身份证一张。从工商银行取出钱,他急不可耐地跑到商店,买了一双阿迪达斯鞋和一条耐克裤子。
同学报警之后,张某很快被抓获。
经审理,北京铁路运输法院鉴于张某还是在校学生,尚未走入社会,认知能力较差,犯罪动机单纯,又是初犯、偶犯,且案发后及时缴纳了罚金、认罪态度较好,遂酌情从轻作出判决:单处罚金3500元。
仅仅为了满足攀比心理,一个花季少年差点走上犯罪的路。
人生在世,免不了攀比。如有比学习成绩的,有比工作贡献的,有比衣着打扮的,有比住房宽敞的,有比坐骑豪华的。近年来甚至已经发展到比官职高低、权力大小,酒量大小、情人多寡等等。
攀比本身不是坏事,它可以在对比中找差距,知不足;在对比中取长补短,见贤思齐,奋发向上。事情本身不坏,但是看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有些人的自尊心太强,看到别人比自己金钱多,心里实在不服气,越比越悲观,越比越泄气,越比怨气越大。或越比越想入非非,甚至铤而走险,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而酿成悲剧。
不仅仅是比金钱,现在比什么的都有。经常有媒体报道:中年人比妻子长相美丑,比来比去觉得自己之妻丑陋,不如他人之妻,最后竟发展到雇杀手杀害糟糠之妻而东窗事发,结果是“美妾未入怀,先上断头台”的亦有之;“公仆”比官职高低、比权力大小,越比越觉正职挡路,酿成副手恶念膨胀,背地下手杀正职,结果是“正职未到手,丢了项上头”者也有之;高官比吃喝嫖赌、比荒淫无耻、比腐化堕落,结果是“年到老来才学坏,口中吟唱迟到的爱,已近退休丢脑袋”者更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