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适当做回“孙子”

为什么好人总吃亏,为什么坏人常得逞 作者:公隋


坏人为达自己的目的,不惜卑躬屈膝,哪怕自己以前是当爷爷的,此时也是一副“孙子”相。说好听点,这其实叫能屈能伸。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该低头的时候就要低头。在社会生活中,有时别人需要求你,有时你需要求别人。求别人能把事情办好,低头未尝不可。

俗话说:“人人都有当孙子的时候。”其实这句话并不粗俗,孙子的意思无非意味着你有一个爷爷。人人都有当孙子的时候,意味着你处在一个相对的人际关系之中,你在你爷爷面前是孙子,你在你儿子面前是父亲。也就是说,在社会这个人际关系网中,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战国时期,有个名叫许行的楚国人来到滕国,他和自己的几十个门徒穿着粗麻织成的衣服,靠编草鞋、织席谋生,以能自耕自足、不求他人为乐,并据此指责滕国的国君不明事理。许行认为一个真正贤明的国君,他既要替老百姓服务,同时还要和老百姓一样自耕自食。如果自己不耕种而要别人供养,那就不能算作是贤明的国君。

一个叫陈相的人把许行的言行告诉了孟子。

孟子问陈相:“许行一定只吃自己耕种收获的粮食吗?”

陈相回答:“是的。”

孟子接着又问:“那么,许行一定自己织布才穿衣吗?他戴的帽子也是自己做的吗?他煮饭的铁甑都是自己亲手浇铸的吗?他耕作用的铁器也都是自己亲手打制的吗?”

陈相回说:“都不是的。”

孟子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是许行自己不明白事理了。”

“万事不求人”是一句虚言,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做到“万事不求人”。只靠自己,你或许衣食住行的问题都不一定能解决。我们都是有求于人的,即使拥有上亿财产,也不见得买得到你真正想要或需要的东西。因此,生活中,我们必须求人。

社会现状就是,不求人你就会碰壁。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对社会上这种求人的现状很不适应,你就很难在社会上取得大的发展。

而如果你的事业发展到你自认为再也不用人的时候,那么说明你已经达到故步自封的时候。低姿态,是生存的法则。在社会上保持低姿态有时是你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中的一种,它与你的道德和气节无关,当你遇到一个很低的门时,你必须低头。

为什么很多人宁愿自己受罪受累,也不愿意求人呢?首先是心态摆不正。还没开始之前,就有惧怕心理。老想着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你,会轻视你,会对你视而不见,甚至会侮辱你,把你赶出门去……这样就退缩了,就丧失了勇气。所以宁可忍受不办事的后果,忍受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搁置起来,也不去求人。但是,既然你是去求别人帮你办事,就得忍受别人这种傲慢的态度。其次,求人的时候,看看我们是否值得别人来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