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节:第四章 可怕的经皮毒(1)

无毒善其身 作者:韩郸


第四章 可怕的经皮毒

除去由口而入的各种毒素意外,你有没有想过还有一种毒素能够穿透人体的皮肤,造成人体的慢性中毒?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经皮毒。

经皮毒,顾名思义就是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体接触日用品,从皮肤渗入体内直至侵害身体内各内脏器官的毒素。

这个词在国内尚属少见,也许你认为人体的皮肤是一种可靠的保护组织,经皮毒理论荒诞不羁。但是,常言道: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为了使你对经皮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下面就带你去揭开经皮毒的神秘面纱。

? 来自石油的杀手

不可否认,石油对我们现代社会的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大多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出来的有害化学物质,这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广泛分布在我们的身边,催生出形形色色的经皮毒。

漫话石油

石油,英文名[petroleum],在“石油”一词出现以前,国外称之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中国则称之为“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曾经在《梦溪笔谈》中论述曰:“延境内有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历史走到今天,沈老夫子关于“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早已变成了现实。说句玩笑话,现在统治世界的不是男人,不是女人,也不是计算机,而是石油,我们的日常生活早已和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早采集和利用石油的记载,是我国古代南朝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郡国志》。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石漆”,当时即指石油。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也有类似的记载。《博物志》一书既提到了甘肃玉门一带有“石漆”,又指出这种石漆可以作为润滑油“膏车”(润滑车轴)。不过由于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我们的老祖先并没有进行对石油的进一步探索,更没有认识到石油的潜在“毒性”,只是局限在初级加工水平,直至一百多年前现代石油工业的诞生。

现代石油化学工业,把石油彻底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代表就是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学产物。首先让我们看看石油化学品到底是什么?

塑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东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离不开它。塑料杯子,塑料凉鞋,塑料水壶,塑料雨衣,塑料薄膜,以及塑料灯头、开关、电话外壳等等,都是塑料制品。它具有价钱便宜,颜色漂亮,携带方便,轻巧耐用等优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