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京“杂拌儿”

老俗事 作者:周简段


俞平伯先生过去有一本文集,起了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做《杂拌儿》。这个书名,外地人看了,感觉不到十分亲切,甚至还有些不理解。而北京人看了,却感到特别亲切。俞先生十六岁由苏州去到北京,后来虽然曾回过南方,并且在上海中国公学教过书,但那都是短时期的,其余时间则都在北京。可以说是以南方人而久居春明,成为完全京朝化的学者了。所以书名亦起的是富有京朝风味、春明乡土气息的《杂拌儿》。

什么叫“杂拌儿”呢?这是北京旧时过大年时,无论贫富,家家都要预备的一种食品。对于过年最感兴趣的就是一群孩子们。他们除了穿新衣,戴新帽,给长辈拜年叩头,拿压岁钱而外,更重要的就是有好东西吃。而在零食中,除去瓜子、花生,最普通的就是“杂拌儿”了。杂七杂八样样都有。那些比较讲究的家庭,有高贵的客人来,就端上果盘,细细吃菜,像《红楼梦》中袭人家里招待宝玉一样。那亦是正月里接待客人的时候,有的是细果盘,而袭人还认为没有什么可吃的,给宝玉拿了几粒松子仁,吹去细皮给他吃。至于对待焙茗呢?那就不会这么细致了,最方便的,就是捧一大棒“杂拌儿”放在他衣袋里,让他自己摸着吃。

“杂拌儿”,简言之就是把一些甜的干果、芝麻糖之类的东西混合在一起。大体上有这样一些:瓜条、青梅、蜜枣、山楂糕、花生粘、核桃粘、麻片、寸金糖、豆沙馅芝麻糖、雪花馅芝麻糖、油枣、枇杷条、小开口笑、糖莲子、米花糖、虎皮花生、虎皮杏仁等等。过去没有西式糖果,一直到清末才有进口的瓶装“摩而登糖”。至于什么太妃、牛轧、朱古力等等,当年老北京是很少听到的。同“杂拌儿”近似的是“什锦南糖”,就是把麻片、寸金糖、黑白芝麻糖、各种灌馅芝麻杂混杂在一起;再加上瓜条、青海、蜜枣等,就成为“杂拌儿”。新年新岁,要喜气洋洋,“杂拌儿”在色彩上显示了这点,红的是山楂糕,绿的是青梅,金黄的是开口笑、油枣,粉红的是染了色的花生粘、核桃粘。不但色彩鲜嫩,吃起来亦又香、又甜、又脆。

多少年没有吃“杂拌儿”了,这么大岁数,难道真是那么馋吗?只是在这岁尾年头,苦苦地思念故乡那个情调;何况,那蜜枣亦真甜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