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藏书》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这一点,我在十多年前翻译它的时候,就已写过文章介绍了。
在当今的现代化发达社会中,一切文明皆与信息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就连读书,也需掌握信息。我们知道,一个人读书的能力(主要指精力、理解力、时间)有限,就算他一星期读一本,读上60年也只能读3 120本;如果每星期读三本,那他也超不过10 000本这个量。然而,每年出版的新书就远不止此数,光在法国就有15 000种之多,全世界的出版量则无法计全了。一个读者如何在书籍的汪洋大海中遨游觅食呢?
作为一个读者,他首先遇着的问题就是:读什么?选什么?从哪里开始?一句话,读哪些作家的哪些作品?这里我们姑且不论专业书籍,只论文学作品。读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选。选就是区分,区分昙花一现与流芳百世,区分炫目的浮华与内在的精华。每一个读者限于自己的能力(知识面、精力、时间等),在选择时往往需要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专家的意见,以减少盲目性、随意性。
法国《读书》杂志的专家们早已出来做了这样一件替读者选择的事。
《读书》杂志为帮助读者选择值得各人阅读的书,并建立个人的藏书架,从1986年起陆续提出了一些专题的理想书目(即建议阅读的书目或称藏书书目)。
该杂志的编辑与记者通过调查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后,拟
理想藏书6定了以文学作品为主的49个专题,每一专题推出49种图书,并将49种书的书目分为三个等级,最基本也即最有代表意义的列入前10种;次等重要的列入前25种(含前10种),其余的列入前49种(含前25种)。
读者可以根据各自的阅读能力和购买能力决定各自的阅读量和藏书量。有趣的是,书单在每一个专题中都故意为读者留了一个空额——第50种,由读者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定。
《读书》杂志1987年一年期间介绍了12个专题的书目后,负责编选工作的皮埃尔?蓬塞纳(Pierre Boncenne)等人又根据读者的意见对书单作了适当补充、修改和调整,最终出版了《理想藏书》(La Bibliothèque idéale,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1988)。这本工具书除提供49个专题2 401篇书目之外,还对入选的每一部作品作了一个极其扼要的介绍,旨在向读者传达作品的基本信息:作者、书名、出版年代、出版社、重要性、特殊性、趣味性,等等。此外书尾还附有诺贝尔文学奖和法国五大文学奖(龚古尔奖、勒诺陀奖、费米娜奖、美第契奖、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的小资料,以及《读书》杂志1977—1987年评选的每年20本最佳图书的书目。编者声称:在49个专题之外,读者还可以按各自的专业或爱好自己建立第50个藏书架。这样,在《理想藏书》提供的49×49=2 401种书的基础上,读者自己可以扩建为一个50×50=2 500种书的小小图书馆。
这49个专题可分两大类。第一类是文学,它再分成几小类:以大国文学分,有德语文学、英国(语)文学、西班牙文学、意大利文学等;以地区文学分,有美洲西班牙语文学、亚洲文学、中欧文学、北欧文学、东地中海及马格里布文学等;以体裁分,有历险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短篇小说、游记、科幻小说、日记、书信、戏剧、自传回忆录、少儿读物等。再细的分类则有美国小说、法国小说、法国诗歌等。第二类是泛文化,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艺术史、连环画、历史、战争、革命、哲学、政治、宗教、风俗、美食等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