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译者序(3)

理想藏书 作者:(法)皮埃尔·蓬塞纳


在199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旧译本中,译者其实已经做了一些法文原作中没有做的事:

1.补了作品的体裁说明,即一部作品是“小说”,还是“书信”,或是“诗歌”。这都是由译者补注的,法文原着中并没有。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德语文学”中,《维吉尔之死》,译者增补了“小说”字样,告诉中国读者,这是一部小说。而且,为便于读者查询,译者尽可能在作者姓名之前补注了国籍。

2.法文原书中的出版年份,往往是指法译本的出版年份,对中国读者没有什么参考意义。于是,译者把它改成了原作成书的年份,如若查不到年份,则以作者的生卒年份来代替,这样,至少可以告诉读者,这本书是哪一个世纪的作品。

3.对一些外国作家的姓名,译者并没有照搬法语中的表达法,而是从原文直接译过来,或者按照一般通行的拉丁字母写法译出。例如一些意大利、西班牙的作家。又如希腊罗马的作家:佩特罗尼乌斯译自Petronius,而不是Pétrone;卢克莱修译自Lucretius,而不是Lucrèce。在这些情况下,外语不保留法语的拼写法,而直接采用通用写法。译名一般照顾通译。主要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外国名作家大词典》(漓江版)及《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4.外国作品的法译名不一定确切,法译本有的保留原作品名,有的则改译。

中译本在翻译中尽可能还原,但限于水平和资料,有的难以做到,希望得到读者的原谅和指正。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这个新译本是我和女儿余宁共同完成的,她新翻译了《理想藏书》原作的序言、前言、后记,我则补译了后面部分的附录(文学奖和年度最佳图书的资料,等等)。另外,我们两人分工补译了全书各个专题栏目中的补白资料。其中,我翻译的部分自然要多一些。另外,全书的修改工作和统稿工作是由我做的。

新修订的译本主要做了这么几件事:

1.对原译文作了通读和修改,包括订正明显的错误和文字的进一步润色加工。

2.补上了十多年前的旧译本中没有翻译的原书的序言、前言和后记。

本书推介者贝尔纳?皮沃(Bernard Pivot)写的序言“哎!假如我读过《读书》

杂志的《理想藏书》……”,介绍了《读书》杂志的编辑们做的这一件功德无量

的工作,同时还以幽默的口吻评价了“图书的野心”和“选择的困难”。

《读书》杂志的负责人皮埃尔?蓬塞纳的前言“为什么要有一种理想藏书”则说明,他主编的这本书的主要意图,是要在建立巨大的“巴别图书馆”和拥有包罗万象的“惟一之书”这两种无法交集的乌托邦之间,为“嗜读如命的人”编制一套“必要却又无偿”的书目。他还在前言中解释了本书的选编原则。

而阿兰?若贝尔写的后记“藏书宛如一个世界”,则简单回顾了图书(文字的载体)、藏书(何谓bibliothèque)、理想藏书(作为一种选书的游戏)的历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