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
《自立歌》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上,
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曾为自己的这首小诗写有一小段后记:“我写这首歌,志在勉励青年打破依赖性,不再做那贪图享福之少爷小姐。近来听说有人误解为自扫门前雪之个人主义。但‘自己’二字的涵义可从个人而推到团体,小而言之,一家、一乡;大而言之,一国、一阶级,皆当努力尽他本身所应尽之责,而不该等候别人之代劳。”
如今不能不令人感慨的一个社会现实是:一边是老年父母硬撑着续养“未断乳”的成年儿女;一边是终日与麻将、网络为伴,不愿就业的青年一族。目前,这些靠父母供养、被人们称为“啃老族”的年轻人,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个“新失业群体”。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目前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有学者认为,随着就业压力增大,独生子女大量走向社会,“啃老族”队伍还将进一步“壮大”。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许多年轻人的就业之途变得坎坷曲折。这其中,一些人由于学历低、技能差,在就业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很难找到就业机会,或者由于收入太低而不愿就业。即便是大学毕业生,也感到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些人似乎很难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所以干脆自愿选择失业、待业。这些不能或者不愿就业的年轻人,自然而然就变成了“啃老族”。
“啃老族”的出现,与一些年轻人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害怕吃苦,只把眼光放在“清闲、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上有关系。
工作不但是谋生的手段,还是实现理想的途径,离开了独立的工作,单纯地去“靠”,不但早晚会让自己丧失谋生的能力,更会让自己的梦想毁灭。
5年前,杨琳从学校走入了社会这个大熔炉。现实的生活压力让她时时处处都要为经济支出做预算,房租、水电、吃饭、生活日用品等,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几乎把杨琳压得腰都瘦了几圈,可是生活还要继续。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杨琳不再是那个为了钱而挣扎在工作上的女孩了,设计总监的职位让她活得鲜活靓丽。她会陪客户吃饭、打球,也会跟朋友絮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她也懂得让自己在娱乐休闲中身心放松。
在一个春日融融的下午,她坐在办公室里,桌上一杯泡有玫瑰的花茶散发着它独有的香醇,杨琳突然问自己:“工作给我带来了什么?我在工作中又得到了什么呢?”这样的疑问让她沉下心来静静思考着?她曾经为薪水的多少而斤斤计较,那是生活逼迫使然;后来因为主管的压制让她不得不另谋他处,因为她想要自己的空间,她要在属于自己的平台上尽情挥洒自己的汗水,构建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现在工作着,忙碌着,偶尔也会闲暇一下。她发现自己真的是一个人才了,一个项目到她手里,经她摆弄设计后常令公司和客户大为惊叹。她广博的学识、过人的胆识、独到的眼光、完美的设计都是她这几年来积累起来的资本。回想那几年,她受过多少白眼,挨过多少批评,被客户言语伤害过多少次,可在这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无疑,在一次次挫折和蜕变之中,她的见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这些都是工作赋予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