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惩罚更有力的是宽容

度心术与韬晦术全集 作者:公隋


 

民所求者,生也;君所畏者,乱也。无生则乱,仁厚则安。民心所向,善用者王也。

大意

百姓所追求的,是生存;君主所恐惧的,是叛乱。百姓无法生存就会产生叛乱,君主宅心仁厚就能使天下安定。关注老百姓心存向往的事,并善于利用这一点的人可以称王。

实例

无疵不真,刘邦重用陈平

秦末时期,陈平是刘邦手下的一名重要谋士。他年少时家中贫寒,与哥哥、嫂子住在一起。为了生存,他经常帮助人家办理丧事。陈平虽身处逆境,却胸怀大志。他刻苦读书,勤于实践,增长了见识和才能。

当反秦斗争如火如荼之时,陈平离家出走,投奔了魏王。他屡献奇计,而魏王却不予采纳。这时,有人在魏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于是他便离开魏王,投奔了项羽。然而项羽心胸狭窄,用人多疑,陈平觉得他成不了大事,所以又离开项羽而投奔刘邦。

之后,经过魏无知的推荐,陈平被刘邦任为护军都尉,负责调节诸将之间的关系。刘邦让一个无尺寸之功的降将担当如此重任,使得多数老部下纷纷表示不平。于是,有人对刘邦说:“陈平虽然仪表堂堂,却未必有真才实学。我们听说他在老家时曾与嫂子私通,品行不端;他因为没有得到魏王和楚王的重用,才来投奔汉王。您对他加官晋爵,他却不能忠于职守,反而利用职权之便,经常接诸将的礼金。如此可见,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请您认真考察一下吧!”

刘邦听后将信将疑,就让人把魏无知叫来,责备说:“听说陈平的品行不怎么好,你为什么不说清楚,反而总是说他多么有才能呢?”

魏无知回答说:“我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大王责备的是陈平的品行,这是不一样的。如今楚汉相争,势不两立。失人者败,得人者兴,要想打败楚王,您就得重用像陈平这样的人才,以协助筹划良策。至于那些盗嫂受金之事,您又何必在意呢?”

刘邦听了魏无知的话,觉得很有道理,然而心里还不踏实。后来,他又召见陈平,当面责问说:“你先是追随魏王而不称心,后来投奔楚王私自离去,现在又同我一起共事,这是不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怀疑啊?”

陈平诚实地回答说:“我之所以离开魏王和楚王是有缘故的。前者固执己见,不纳忠言;后者志大才疏,任人唯亲。我听说您重视人才,纳贤任能,因此才来归附。我刚到汉营,身无分文,不得不接受诸将的礼金。如果您认为我的计策可取,就把我留下;如果你听信别人的闲话,不用我的计策,大家送给我的钱原封未动,请您收回我的官,我就此告辞。”

听完陈平的慷慨陈词,刘邦立即向陈平道歉,并赐给他很多钱物,同时升任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和考察全军将领。从此以后,陈平作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不遗余力地为他出谋划策。

楚汉相争时,刘邦同项羽在荥阳展开决战。项羽率领几十万大军不断攻击荥阳,使汉军在正面战场上陷入困境。这时,陈平向刘邦献计,利用项羽“意忌信谗”的弱点,对其施行离间计。刘邦觉得此计可行,于是就拨给陈平重金,收买楚军将领,离间项羽与诸将的关系。

陈平通过贿赂楚将和散布流言,果然使得项羽怀疑范增暗通刘邦,并且拒绝采用范增建议速攻荥阳这一条妙计。后来,范增看出项羽怀疑自己,便对项羽说:“天下大局已定,你自己好好干吧,让我留着这副老骨头回老家去吧!”

于是,范增拂袖而去。至此,项羽失去了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的首席谋士,最后的结果呢?项羽只能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简评

用人者应该胸怀宽广,能包容万物。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注重充分发挥下属的长处就可以了,不必拘泥小小的过失。“金无赤金,人无完人”,领导者必须要有全局观念,舍轻就重,客观评价;若一味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必将因小失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