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人之道在于知人知面知心

度心术与韬晦术全集 作者:公隋


 

治吏治心,明主不寡背己之人也。知人知欲,智者善使败德之人焉。

大意

管理官吏要注重他们的内心,明智的君主不会抛弃曾经背叛自己的人。识别人要了解他人的欲望,有智慧的人善于驾驭德行败坏的人。

实例

绝缨会

楚庄王在公元前606年率领军队平定了斗越椒的反叛,天下太平。庄王兴高采烈地设宴招待大臣,庆祝征战胜利,并赏赐功臣,美其名曰“太平宴”。

文武百官均被邀请,只见席中觥筹交错,热闹非常。到了日落西山,大家似乎还没有尽兴。楚庄王便下令点上烛火,继续开怀畅饮,并让自己最宠幸的许姬来到酒席上,为在座的宾客斟酒助兴。大家本来喝得差不多了,一见美女频频向自己敬酒,都来了兴致,不觉又喝了半个时辰。

突然间,外面一阵大风吹来,宴席上的烛火熄灭了。或许是醉意微醺,或许是看到许姬灿若桃花的笑颜,一个人趁着漆黑,伸手扯住她的衣裙,抚摸她的手。许姬一时受到惊吓,慌乱之中,用力挣扎,不料正抓住那个人的帽缨,奋力一拉,竟然扯断了。她手握那根帽缨,急急忙忙走到楚王身边,凑到大王耳边委屈地说:“请大王为妾做主!我奉大王的旨意为下面的百官敬酒,可是不想竟有人对我无礼,趁着刚才烛灭之际调戏我。”

楚庄王听后,沉思片刻。许姬又急又羞,催促他:“妾在慌乱之中抓断了他的帽缨,现在还在我手上,只要点上烛火,是谁干的自然一目了然!”说罢,便要掌灯者立即点灯。

楚庄王赶忙制止,高声对下面的大臣说:“今日喜庆之日难得一逢,寡人要与你们喝个痛快。现在命令你们统统折断帽缨,把官帽放置一旁,毫无顾忌地畅饮。”

众大臣见大王有如此的好心情,都投其所好,纷纷照办。等一会儿点烛掌灯,大家都不顾自己做官的形象,拉开架势,尽情狂欢。后来人们都管这场宴会叫“绝缨会”。当然,只有那个调戏许姬的人诚惶诚恐,但总算是掩遮过去,化险为夷了。

许姬对庄王的行为不免疑惑,觉得委屈不满,便问:“我是您的人,遇到这种事情,您非但不管不问,反而还替侮辱我的人遮丑,您这不是让别人耻笑吗?以后怎么严肃上下之礼呢?妾心中不服!”

楚庄王笑着安慰说:“虽然这个人对你不敬,但那也是酒醉后出现的狂态,并不是恶意而为。再说我请他们来饮酒,邀来百人之欢,庆祝天下太平,又怎么能扫别人兴呢?按你说的,也许可以查出那个人是谁。但是假如今日揭了他的短,日后他怎么立足呢?我不就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吗?现在这样不是很好吗?你依然贞洁,宴会又取得了预期的目的,那人现在说不定如释重负,对你对我感激不尽,以后肯定会对我更效力。”

许姬觉得庄王说得有理,考虑得也很周详,就没有再追究。

两年后,楚国率领军队讨伐郑国。主帅襄老手下有一位副将叫唐狡,毛遂自荐,愿意亲自率领百余人在前面开路。他骁勇善战,每战必胜,出师先捷,很快楚军就得以顺利进军。庄王听到这些好消息后,面见襄老,要嘉奖他的战绩。襄老诚实地回答说:“您要犒赏就重奖副将唐狡吧!要不是他在前面冒死打通层层关口,我们也不会这样顺利。”

唐狡站在庄王面前,腼腆地说:“大王昔日饶我一命,我唯有以死相报,不敢讨赏!”

楚庄王质疑地问:“我何曾对你有不杀之恩?”

“您还记得,‘绝缨会’上牵许姬手的人吗?那个人就是我呀!”

简评

管理人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其中知人善任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有让人心服口服,才会获得衷心实意的服侍,就像实例中说的,是楚庄王了解宴会上的将领,知道其中一个很可能是因醉酒才对许姬不敬,采用了性当仁德的处理方法,才会得到唐狡忠心耿耿的作战,最终取得胜利。反之,不了解下属的品性和心态,采取暴虐的统治方法,只会害己害人,能人贤士只会敬而远之,无人辅佐的最终结果就是走向灭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