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想统一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度心术与韬晦术全集 作者:公隋


 

众心异,王者一。慑其魄,神鬼服。

大意

众人的思想是不尽相同的,君王就要把它们统一起来。统治他们的精神,任何人都会屈服的。

实例一

韩信背水灭赵国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率数万人马围攻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率20万兵马集结在井陉口,准备迎击韩信。

井陉口地势险峻,是韩信攻赵的必经之路。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道:“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士气高涨,但他们长途跋涉,必定粮草不足。井陉这个地方,车马很难行走,汉军走不上一百里路,粮草必定落在后面。我愿意率3万兵马从小路截断他的粮草,你再深挖沟、高筑垒,坚守营寨,不与他们交战。这样,汉军前不能战,后不能退,不出10天,我们就能活捉韩信。”陈余是个书呆子,他认为自己兵力比韩信多十倍,打韩信好比以石击卵,所以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非常高兴。他率兵进入井陉口狭道,在离井陉口30里处下寨。到了半夜,韩信命令2000精兵每人带一面红旗,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授以密计,埋伏下来;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背着绵蔓水摆开阵势。陈余见韩信沿河布阵,放声大笑,对部下说:“韩信徒有虚名,背水作战,不留退路,这是自己找死!”天亮以后,韩信命部下高擎汉军大将旗号,率汉军生力杀向井陉口。陈余立刻命令出营迎战,双方厮杀多时,韩信佯作败退,命令士兵抛下旗鼓,向河岸阵地退去。赵军不知是计,认为活捉韩信的时机已到,争先恐后跑出大营,追杀韩信。这时,埋伏在赵营后面的汉军乘虚而入,将营内的少许守敌杀光,拔掉赵军旗子,换上了汉军的红旗。

韩信率汉军退到背靠河水的阵地后,再无路可退,于是掉转头来,迎战赵军。汉军被置于死地,人人背水拼命死战,以求死里逃生。赵军的攻势很快就被遏制住,既而又由进攻转为后撤。然而,赵军将士发现自己的大营已插满了汉军的红旗,顿时军心大乱,斗志全无。韩信指挥汉军前后夹攻,赵军兵败如山倒,20万大军顷刻间灰飞烟灭,陈余被杀,赵王歇也成了汉军的俘虏。

简评

管理人的精华在于管理人心,如果只是严厉地控制他的行为,那么最终也不能真正得到这个人才。所以,对于领导者,要对属下各式各样的思想要进行汇总,为我所用,这样才可以做到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实例二

朱云冒死直言进谏

汉成帝掌政以后,起用自己以往的亲信,尤其重用自己以前的老师张禹,并封他为安昌侯。但是张禹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贪婪淫奢,人民都对他深恶痛绝。

朱云是当朝的一位官吏,是个敢说敢做的硬汉子,他的这种名气朝中上下已是众所周知。他查实了张禹的种种罪行之后,立刻上书求见皇帝。

朱云当着满朝公卿的面说:“现在朝廷有些大臣,只图一己之利,上不能辅佐君主,下不能益于百姓,惹得民怨沸腾,微臣请陛下杀一儆百,斩一奸佞之人,以平民怨,以儆效尤!”

汉成帝好奇地问:“哦?竟有此等事!不知你要斩的奸佞之臣是何人?”

朱云上前一步,斩钉截铁地说:“恕臣大胆,就是安昌侯张禹!他……”正当朱云打算一一陈述张禹的罪状时,汉成帝大声叱喝,顿时龙颜大怒:“你这个逆臣,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以下犯上,公然在朝堂上侮辱我的老师!罪在不赦!来人拿下!”

两边的侍卫立刻奉命捉拿,朱云一路挣扎,拉至金銮宝殿前,朱云死死地抓住栏杆不放,不料竟将栏杆折断。他大声呼叫道:“我能到九泉之下与已故的忠臣为友,也没有任何的遗憾!现在陛下任恶人大行其道,日后还能以圣明自居吗?”

汉成帝怒火正旺,听得叫声更烦,又下令道:“拉出去,斩首!”

在一旁几次欲言又止的左将军辛庆忌摘去官帽,解下将军的大印,双膝跪地,对皇上说:“陛下息怒!陛下息怒!朱云这个人素来狂放不羁,说话做事喜欢直来直去,相信您也知道。今日他进谏也是为民着想,并无恶意。假如他所言属实,那岂不是杀错了;假如他是信口雌黄,也罪不该死!陛下何不查明真相后再做判决呢?今日我愿以死相谏!”说罢,连连叩头,直到磕破了额头,染红了地面。汉成帝想想觉得有理,平息了怒气,收回了成令,并派人查证张禹之事,不再追究朱云。后来,有人建议把折断的栏杆修整翻新,汉成帝连忙制止:“栏杆勿修了,把那些坏的部分收拾一下就行了。我要让大臣都知道朱云和辛庆忌不计自己得失、直言进谏的事迹。这种人是我一直都需要的啊!我差点犯下一个不可挽回的错误!”

简评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只有君臣、百姓齐心合力才会繁荣昌盛,而不被打败。但是由于每个人思想的不同,而导致行为的不同,这样就出现了忠奸的差别,此时的君主,就要摆正思想,保护对国家有利的忠臣,打击破坏国家安定的奸臣,这样才会为百姓做一个好的表率,使人心臣服。只有这样才可以树正气,使人们在君主正确的领导下,共同辅助君主,促进国家的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