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晦术成败关键在于把握时机

度心术与韬晦术全集 作者:公隋


 

沉晦已久,人不我识,虽知己者莫辨其本心。用晦在时,时如驹逝,稍纵即逝之矣。

大意

沉入“晦”的状态如果时间太长,大家就会对他本来的面目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即便是知己者也很难看清他心里的真实想法。使用晦术时对时机的把握要求很严格,时机如同白驹过隙,稍一疏忽就会与你擦肩而过。

实例一

把握时机,重建故国

慕容垂是前燕国主慕容铣的儿子,文才武功为世少有,慕容光认为他有奇霸之才,所以为他改名为慕容霸,并想立他为太子,在大臣劝谏下才打消此念,封他为吴王,让他率重兵抵御前秦。慕容铣死后,太子慕容俊即位,对慕容垂险些夺了自己的位子记恨于心,处处猜嫌,慕容垂的日子就难过了,所幸主政的太宰慕容恪贤明,上下弥缝,慕容垂倒还可以勉强度日。

慕容俊死后,慕容晔即位,年纪幼小,大权落到太后可足浑氏和太傅慕容评手里,而慕容垂倚之为靠山的慕容恪也病死了。

慕容评忌惮慕容垂才能高、功名重,怕他迟早夺了自己的地位,太后可足浑氏一向讨厌慕容垂,两人合谋,削夺了慕容垂的兵权,招他回邺城,然后密谋把他除掉。太宰慕容恪的儿子慕容楷和舅舅兰建知道了这个消息,忙来告诉慕容垂,劝他先下手除掉慕容评,掌握大权,就可能转危为安。

慕容垂毅然道:“骨肉相残在国内挑起祸乱,这种事我宁死也不肯做。”两人又出去打探消息,回来对慕容垂说:“太后和太傅的主意已经打定了,你该怎么办可要快些,晚了就来不及了。”

慕容垂说:“如果事情真的无法挽回,我宁可投降奔别国避难,别的方法不在考虑之列。”他和世子慕容会研究一下,便决定出逃。他假借出城打猎的名义携带夫人和四个儿子以及慕容楷和舅舅兰建一同逃到了前秦。

前秦苻坚一直想吞并前燕,所顾忌的就是慕容恪和慕容垂两人,而今慕容恪已死,慕容垂又来投奔自己,喜从天降,亲自到郊外去迎接慕容垂,并许诺要和他一同平定天下,然后把燕国封给他,世世传袭。苻坚也很喜爱慕容垂和慕容楷,厚加赏赐,任以高官,每次上朝进见时,苻坚都特别注意看这三人。王猛不同意苻坚的做法,劝他说:“慕容垂父子如同龙虎一样,绝不是用恩德、官禄、财物能买住他们的心的,一旦风云变幻,他们就会借机兴起,那时就难以制服了,不如早一点下手把他们除掉。”

苻坚说:“我正招揽四方英雄来统一天下,怎能杀英雄,况且我刚见他时已经竭诚许诺,平常百姓还要讲讲信用,何况万乘君主?”任命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封宾传侯,任命慕容楷为积弩将军。苻坚派王猛攻打前燕,由于前燕太后可足浑氏乱政,太傅慕容评昏庸无能,只知收受贿赂,被王猛一战平定。慕容垂父子在前秦行韬晦之策,深得苻坚重用和赏识,王猛和阳平公苻融屡次劝苻坚杀掉慕容垂父子以绝后患,苻坚对王猛言听计从,唯独在此事上坚持己见。苻坚发百万大军攻打晋国,淝水一战全军溃逃,死亡十之七八,只有慕容垂率领的三万精兵完好无损,全军撤回。苻坚丢弃了乘舆、仪仗和辎重,只带一千多人逃到了慕容垂的军中。

慕容垂的儿子劝他说:“咱们燕国被灭,燕国人心中最后的希望就在您身上了,只不过因为时机不到,所以韬光养晦在前秦栖身而已。如今苻坚惨败,是上天借此机会让咱们重新建立燕国,这个机会不能放过,您别以个人的感情耽误了社稷大业啊。”

慕容垂说:“你的话很对,可主上竭诚待我,别处不去,只投到我的军中,我怎忍心害他?假如上天真的抛弃了秦国,何必怕它不灭亡。我们先在危难时保护他一次来报答他对我们的恩德,然后再慢慢找机会消灭秦国,这样既不亏心,也可以用道义来取天下。”

他弟弟慕容德说:“秦国强盛时灭了燕国,秦国衰弱时咱们灭掉它,这叫报仇雪耻,怎能算亏心?哥哥怎能放着秦国不取,却要把数万人马拱手送人?”

慕容垂说:“我当年被太傅逼得无处容身,到秦国逃命。秦主以国士待我,恩德礼遇都到了顶点,这恩德如何可忘,如果秦国真的灭亡了,我也只要燕国的田地,不要秦国的土地。”

慕容垂的家人和亲友都劝他杀掉苻坚,占据邺城,趁混乱时收复旧地,慕容垂坚决不听,把三万军马交到苻坚手上。

苻坚对慕容垂信任不疑,慕容垂便请求让自己到燕国故地安抚民众,并且拜谒祖庙,虽有人对苻坚说慕容垂会一去不复返,苻坚还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派人率军护送他回国。慕容垂回到邺城后,认为自己救了苻坚一次,已经报答了他的恩德,便秘密筹划重建燕国,恰好有丁零族翟斌起兵叛乱,苻坚便令慕容垂带兵征讨,给他三万人马,出入的数目倒是相等。

慕容垂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不再犹豫,便和翟斌联合,反攻邺城,与前秦决裂,以后东征北讨,收复燕国故地,重建大燕,史称后燕。

简评

战国时的烈士豫让说过:“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人。”自古以来以国士待人的有很多,以国士报人的却不多见。慕容垂在苻坚穷途末路时不加伤害,反而把手中的三万人马拱手交出,可谓有国士之风矣。机会往往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很难再得到,慕容垂却把这绝好的机会放过,用来报德,真可和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相媲美。但事情都是因果相连的,就因为慕容垂放过了这次机会,苻坚又把机会回送给他,慕容垂把握住了这次机会,正如关羽没有第二次放曹操的道理,所以慕容垂虽然最后反攻前秦国,依然不失为国士,他是在重兴自己的国家,完成自己作为燕国人的职责。

实例二

小聪明解难题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少年失去父母,跟随叔父从琅琊(今山东临沂市)辗转迁徙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在这里,他投师于当地名士水镜先生。一次,水镜先生叫诸葛亮清炖一条鲤鱼。鱼炖好后,又叫他挑水。诸葛亮很快就挑着满满一担水回到厨房。一进门,却见水镜先生正对着一班弟子发脾气。原来,刚炖好的鱼,不知被哪个弟子吃了一半,十几个弟子谁也不承认自己偷吃了鱼。诸葛亮见状,眼睛一眨,假装惊慌地扔下水桶,跑到水镜先生面前,大声说:“坏了,坏了,要出人命了!那鲤鱼是用荆芥炖的,荆芥炖鲤鱼就是八步断肠散,我是用它药野猫子的呀!”他这么一说,有个弟子顿时变了脸色,“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大声喊道:“先生救命!先生救命!是我偷吃了鲤鱼!”

水镜先生见此情景以为真的要出人命了,急得手上直冒汗。他正想吩咐其他弟子去取解毒汤,却发现一旁站着的诸葛亮不但一扫脸上的惊慌,还独自偷笑。水镜先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诸葛亮用的一条计策呀!

从此,水镜先生对诸葛亮更加厚爱,将平生的本事和学问毫不保留地传给了他。

简评

诸葛亮这也是在耍小聪明,但是他的小聪明耍在正确的时机上了。同样,生活中看准时机耍点小聪明的话,有时会让剑拔弩张的气氛化为一片祥和。不仅如此,和朋友、同事等都可以“聪明”地相处。磕磕碰碰的小事情在适当的方法面前会灰溜溜地逃走的,大家自然会在心照不宣中一笑泯恩仇。当然这种聪明应酌情使用,不要沦为故弄玄虚的无聊举动,不能滥用,否则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