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让生命实现更多的价值
工作占据人生三分之一时间,工作是生命价值的最大载体。生命价值大小,应该是和工作成就成正比的。
现在,到处都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太忙啦!”
他们真的很忙吗?他们上班时间偷偷地看网络小说,打网络游戏,或者在QQ里天南地北地聊天,8小时一晃就过了。下班后呢?要么斗地主,要么打麻将,要么泡酒吧,要么看电影。要说他的时间真的是排得满满当当的,但这些都是娱乐啊。无论是哪一种娱乐,少一项两项,都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的。但是,工作不做,人生就会变得单薄许多。
有一个朋友,2009年初的时候找到我,见面就说:“老邱,我要写一本书,你到时帮我介绍一个出版社啊。”我当即答应,并和他一起制定了写作计划。但到2009年底的时候,我问他书写好没有,他说:“实在太忙了,一个字都还没开始呢!”但在这一年里,我常常接到他的电话,不是叫我去这里喝茶,就是叫我去那里泡脚,从这些电话中看,他不是没有时间的呀。
人的一生实在是很短暂。回首过去,大学生活仿佛就在昨天,可再看看镜中的自己,已然是一副中年的沧桑面容。很多人活不到100岁,即使活100岁,我们又有多少时间可以用到工作上呢?25岁之前,基本上在读书,25~30岁,为成家的事奔忙,30~50岁,为孩子的事操劳,50岁一过,很多人都处于退休状态了,至少已经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工作了。
工作是生命价值的载体,谁能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创造尽可能多的价值,谁的生命就更加丰富多彩。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愿意去发挥,就可以获取巨大的人生成就。
有一天晚上偶然翻开学生时代的笔记本,看到20多年前自己写下的一句话:“我要向柳比歇夫学习。”柳比歇夫是谁?我一下子竟然想不起来了。一查才发现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他一生只活了56岁,但他出版了70多部互不雷同的学术著作,还写了大量的论文,内容涉及多个学科。
即使他一出生就开始写作学术著作,一年也得写差不多一本半,才够得上70多本。另外还要花很多时间去研究。你一定以为他是一个工作狂,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了吧?其实不然,他每天都保证了10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并且参加体育运动,还
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他的秘诀在哪里?在工作日志上。从他26岁那年的元旦起,他开始做工作日志,每天计划自己的时间,记下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里都做了哪些工作,还总结自己的得失,评价自己的时间是否用得合理,是否符合投入产出原则。除了每天小结外,每月、每年都还有总结。这项工作,他一直坚持到去世那一天,在30年的大约10 800天里,一天也没有落下。这是何等的毅力啊!很多人没有写出70多部著作,就是因为他没有这份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