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出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不久就随父母迁至芝加哥。20岁那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随后前往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在那里他遇到了阿尔文·汉森--一位使他受益最多的老师。阿尔文·汉森引导他在学术的世界里不断探索。萨缪尔森在博士毕业之前,就开始着书立说了,1937年,他首次发表了两篇文章-《关于效用测算的工作说明》和《纯资本理论的某些方面》,截止他完成博士论文时止,已有近20篇文章为公众所熟知了。1947年,年仅33岁的萨缪尔森已经是一名正教授了,同年,他还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第一枚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1953年,他担任美国计量学会会长,1960年成为美国总统的经济顾问,1961年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萨缪尔森的主要着作有:《经济分析基础》《经济学》《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萨缪尔森论文集》等。
毕业论文,找到了成功的起点
《乘数分析与加速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篇论文是和老师汉森共同合作的成果。他以汉森的模型为基础,加上了国民收入的三部分构成:政府赤字支出、先期公共支出导致的私人消费支出、假定与收入同比例增加的私人投资。他尝试赋予了边际消费倾向和加速数不同数值,同时也发现了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多种波动性。
这篇文章奠定了他在动态分析方面的基础,不过,他在应用数学模型来说明由变量假设值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结果时,更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他没有用经济数据去建立函数关系。在这篇文章,使萨缪尔森认识到,用数学来表达经济模型是十分重要的。
萨缪尔森毕业所提交的博士论文大部分的构思及写作是在1937年以后开始的,这篇博士论文被授予1941-1942年度戴维韦尔斯奖,这是表彰哈佛大学学生最佳经济学论文的大奖。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这篇论文直到1947年才得以发表,题目定为《经济分析基础》。这篇论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发表。萨缪尔森在他文章的开头引用了数学家穆尔的一段话:“不同理论主要特征间相似性的存在,意味着隐含在特殊理论之中的一般理论的存在,并可以把这些特殊统一到中心理论之中。”
萨缪尔森觉得,涉及单一经济单位的理论中的均衡条件,包括某些数值的最大量和最小量。他还进一步论证,比较统计学与动态之间的“对应原则”可以用于有效地推导出运算上的极有意义的定理。所谓有意义的定理,是指那些会遭到各种反驳的、有关经验数据的假说。萨缪尔森涉猎了许多经济理论的主要领域,并用数学关系重新阐述了一些概念。马歇尔曾说过,“任何人花费许多时间去读,并非自己所写的大量经济学原则演变的数学分析文章的做法,是值得怀疑的。”萨缪尔森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他与马歇尔所持立场恰恰相反。他还攻击了现代经济理论作者对一些极为简单的数学概念所作的、矫揉造作的文字描绘。萨缪尔森相信,这种做法不但没有对先进和科学手段给予肯定,而且还造成了思维上的混乱和退化。
萨缪尔森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这篇论文涉及到经济理论的众多领域,还应用数学重新表达一些思想。与其他人的博士学位论文不同,萨缪尔森的论文不只限于博士学位委员会审阅,而是被学术界广泛阅读,从而奠定了萨缪尔森在经济界的地位。尽管萨缪尔森并不是第一个运用数学形式表达经济理论的学者,但是,他在推动经济学沿着这个方向演进方面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在上述理论问世后,萨缪尔森在1961年作为美国经济协会会长的致词中,又一次用聪明才智和幽默语言表达了他在应用数学上所获得的极大荣誉:“今天晚上我就经济学中数学应用和滥用问题谈一些看法。这似乎是世界上唯一的一种不遵循戈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论题。正是在昨天,接连3篇的主席致词中都提到了这个有意思的论题。对经济学中应用数学的最强烈攻击者则相反,这使今年的听众产生了如此大的反响,以至于为发言者长时间起立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