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 作者:钟琴


1977年10月,正在工厂干活的我得知邓小平拨乱反正、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时,把弟妹们正在用的课本抓过来,一头扑了进去——天天晚上看书到下半夜2点钟。那段时间,我几乎不知书本之外还有别的世界。考试结束了,熟悉我的人吓了一跳——小胖丫头掉了将近二十斤秤。那时,厂里的工人师傅对我真好:为了让我有充裕的时间看书,白天,他们把我锁在一间小屋里,并告诉其他人不要派活儿,也不要打搅我;考试发榜了,师傅们比我还急,几个人骑车一块儿去看榜;上学报到之前,师傅们高兴得和我一起栽了一棵槐树,算作纪念,还说:“你当老师了,我的儿子、孙子就交给你……”如今,想起这些,我内心的激动就难以言表。

当年填报志愿时,充满戏剧性。正赶上“伤痕文学”兴起,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横空出世。我一口气读完,小说中“坏孩子”宋宝琦的形象立刻和记忆中的小津、小云、胡勇叠加在一起。大脑皮层的英雄主义神经细胞顿时出现高度兴奋——我决定报考师范,“救救孩子”!

“好为人师”的天性似乎是上天经过拣选而早早注入到我的血脉里的。大学四年,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大学毕业,我如愿以偿地做了高中教师。当了老师不久,我接手了一个谁都不要的“差生班”。那是1985年的事儿。学校文理分班,因为一些学生成绩差,被单独编班。这些“差生”多是在原班成绩倒数五六名的孩子。开学快两周了,这个“差生班”却没开课。因为没人愿意教这个班,领导正在急着找一些老师谈话。我不知天高地厚,自告奋勇地要求做班主任。学校根本不指望这些孩子为升学率增光添彩,只要求他们能顺利毕业。为了证明“差生”也是金子,我把几岁的孩子扔给姥姥,吃、住在学校的简易房里,陪伴学生们直到高考结束。两年后的1987年,在那个录取率极其有限的年代里,当年的“差生班”中的三分之二学生考上了大学。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孩子有的成了检察院的副检察长,有的成了银行的行长,有的成了知名企业的部门高管,有的身处市政府的重要领导岗位,还有的被评为“五一奖章”获得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