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层的、高层次的和谐是独树一帜

严介和新论语4:知足不满足 作者:《严介和新论语》编委会


深层的、高层次的和谐是独树一帜、差异竞争的和而不同。

论语解读

我们理解和谐社会,民营企业要崇尚老祖宗说的和气生财、以和为贵。3000多年前,甲骨文中的“和”就是一个核心词汇,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浓缩为一个字,那就是“和”。再到金文时期,“和”就更多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就已经谈了“和”的概念。最早管子提出了“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了“知和曰长,知长曰明”,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了“治和者天下之大道也”,《中庸》里面谈“和”最权威的一句话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我们说“和雅”,这不是低俗的和,趋炎附势,人云亦云,这层次太低了。民营企业家尽可能做到和而不同,才有可能死而不亡,因为死是阶段性,亡是永久性的。世界500强那些好的企业曾经死多少次,但始终死而不亡。要注重和而不同才能出现死而不亡。唯有和而不同,才能最终达到内和外顺,同舟共济的和谐、和美、和畅的氛围。

3000多年前,今天河南的安阳叫殷墟,当时为甲骨文时期,“和”字就已经出现了。到后来的金文、篆文,“和”越来越多。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阐述了“和”的人文理念,以求达到有效统治天下的目的。荀子与管子正好一个轮回,一个“道”在前“和”在后,一个“和”在前“道”在后,这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和谐。《中庸》里面提出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最为权威。这个观点告诉我们,大家都是相互依赖的,也只有如此,才能够相互依存,最终共同发展。

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唯有和而不同,才能够和一处众,最终达到一个内和外顺、和衷共济的和谐、和美、和畅的氛围。在我的生活中永远只有感恩,没有仇恨,永远只有朋友,没有仇人。我有感而发,叫“君子记恩不记仇,小人记仇不记恩”。我的心态非常好。赏识让我们成长,谴责让我们成熟。我们既要感恩赏识的群体,同样还要感恩谴责的群体。还有什么仇呢?谴责包括诽谤、中伤、打击报复,我们都感恩,他们让我们成熟。我们能有今天,不仅仅光有赏识的群体,同样也有谴责的群体才使我们有了今天。

共鸣语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旁敲直击

君臣切磋才是和谐

齐侯出猎归来,指着臣子梁丘据对晏婴说:“这个梁丘据与我相处得最和谐。”晏婴反驳说:“他与你只不过相同而已,哪里谈得上和谐?”齐侯很纳闷:“和与同还有何区别吗?”晏婴说:“高明的厨师,调和五味烹制鱼肉,因五味的味道各异,经过彼此调剂综合,才制成美味。音乐亦然,在主旋律之下,由急缓、疏密、刚柔、高低、强弱等不同音符,谱成一支曲子,使闻者感到悦耳。君臣之间也是这样,国君认为可以但包含不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不可之处,以使可以的更加完备;国君认为不可以但包含可以之处的,臣下进言指出可以的以去掉不可以的,如此切磋才是和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