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只猴子,它很想知道“面子”是个什么东西。就这一问题,它不辞辛劳,虚心请教了许多动物界的知名人士,结果得出的结论迥然相异。先是乌鸦第一个接受访问,却一脸茫然地说:“面子?面子是什么东西!听上去像是面食,味道一定不怎么样。”随后,狐狸接受了访问,它刚刚被人拆穿了诡计,心里甭提有多窝火呢,于是它恶狠狠地说:“面子不是东西!你甭指望关键时刻它能帮你掩盖什么。”摸不着头脑的猴子又问了猴王,猴王一边悠闲地嗑着别人上供的瓜子,一边慢条斯理地道:“面子嘛,面子就是你独自享用、风光占尽而其他人却只能拿敬佩和羡慕的眼光望着你的那份荣幸。”而脚踏实地、勤奋耕耘的牛,十分肯定地断言:“面子是人品是才学是实力……一句话,是脸!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连脸都不要,却进棺材擦粉——连死都要面子!”问了一圈,小猴子比以前更加茫然了。
面子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上世纪初,一个美国人曾经写道:“要想尽我们所能地了解面子的含义,就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那便是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具有一种强烈的做戏本能……稍微遇到一些情况,他们便立即进入角色,完全模仿戏里的样子,打躬作揖,跪拜叩头,口中念念有词……中国人的问题永远不是事实问题,而是形式问题。总之面子是理解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中国人特性中还有许多暗锁还未被我们打开,那么‘面子’便是打开这些暗锁的金钥匙。”西方人的解释说:我的一个行为会使对方倍感荣耀,这叫给对方面子。反之对方某个行为使我很不体面或者为我带来负面的评价,这叫顿失颜面。很多社会学家、特别是社会心理学家对“面子”这个词的定义是:面子就是甲在众人面前对乙给予积极的评价,而使乙得到一个正面的荣耀。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甲与乙的关系,一定要是公开的,而且要有其他人在场。这种正面评价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吹捧某人的才能和门第;一个是吹捧某人的容貌和财富等等。看来有面子和保持面子是需要一定能力的。
面子是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事情,谁都喜欢做,但是这个代价自己付不付得起?这个能力自己具备不具备?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也不妨放弃面子,做个“厚脸皮”。
一个关于“厚脸皮”的故事。秘书恭谨地把名片交给埋头于文件堆中的董事长,和平时一样,董事长不耐烦地把名片丢回去。很无奈地,秘书把名片退回给立在门外的业务员。业务员不以为然地再把名片递给秘书:“没关系,我下次再来拜访,所以还是请董事长留下名片。”拗不过业务员的坚持,秘书硬着头皮,再进办公室。董事长火大了,将名片一撕两半,丢回给秘书。秘书不知所措地愣在当场,董事长更加生气,从口袋里拿出十块钱:“十块钱买他一张名片,够了吧!”岂知当秘书略带歉意地递给业务员名片与十元钱后,业务员反而很开心地高声说:“请您跟董事长说,十块钱可以买两张名片,我还欠他一张。”随即,又掏出一张名片交给秘书。秘书又拿了一张名片走到董事长面前,把门外业务员的话转述了一遍,董事长听到以后哈哈大笑,于是便起身向门外走,边走边和秘书说:“与这样的业务员谈生意,一定很愉快!”就这样,这个业务员“攻克”了又一座大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上帝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如果因为你不积极而失去的话,那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同时它也说明“厚脸皮”利用得当就是锲而不舍,就是成功,不要小看任何人,“厚脸皮”并不是丢人的事情而是一种美德。
在工作中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摆正心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而且脸皮厚对做好工作也很重要。厚脸皮通常被大家认作贬义词,可此厚脸皮并非彼厚脸皮。我们至少可以在工作中坚持以下三种“厚脸皮”:
1.遇到不懂的问题必须要做到“厚脸皮”
“不耻下问”是促进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更要厚脸皮,遇到不懂,不明白甚至不敢确定的问题,都要敢于向别人请教,而且要勤于向别人请教。这样既能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拉近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可谓一举两得。千万不要觉得问别人很丢面子,为了保住自己所谓的面子,一个人埋头苦思,甚至不相信别人,这样就等于自己挖坑往里跳。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自己为自己的面子买单。
2.面对批评,一定要做到“脸皮厚”
厚脸皮的对待错误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要虚心接受批评。而且面对别人批评时一定要非常高兴的接受;特别是领导对你工作的批评,更要牢记在心。不要因为做错事受到批评就失去信心不好意思再把工作下去,而要厚着脸皮,承认错误。重新树立自信,用行动来挽回上一个错误,避免下一个错误。
3.“厚脸皮”似的高估自己
说白了就是要有自信心。要时刻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而且要学会夸自己,鼓励自己,但这个要有度,不然就成自恋了。毕竟自信和自恋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不要去管别人怎么说,自信着自己的自信就好了。
将以上“厚脸皮”坚持到底,光鲜的面子就会主动过来找你了!